【岭南妇科养生坊】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青春期的月经失调、育龄期的不孕、更年期的抑郁……皆能让人心情沮丧、容颜失色。看病不如防病,省名中医王小云跟您一起,共同维护女性健康。
本期作者
酷热的夏季,三伏天如同一座悄然爆发的火山,无情地炙烤着每一寸土地。烈日当空不单让气温直冲40℃,热到令人窒息,更可怕的是裹挟在空气里的湿气悄悄渗入身体。
在这种“高温+高湿”的双重压迫下,不少女性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扰:频繁疲惫、夜间入睡困难、莫名手脚沉重肿胀、月经周期突然紊乱、皮肤冒痘发痒,甚至一进空调房就受不住寒冷哆嗦……这些看起来没有明显关联的表现,其实都是身体在高温湿闷的环境下艰难发来的求援信号!——内外失衡,身体正在“过度消耗”自己。
01
祛湿寒:扶阳固本为纲
中医强调“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正适合此时。三伏中人体阳气在肌肤表层旺盛流动,内里则略显虚空,这正是巧妙祛除体内暗藏寒气的最佳时机。
姜饮温补有讲究:并非所有温热饮品都适合三伏天。晨起空腹一杯温热姜水加红枣、枸杞同煮,温热入腹不伤身,助阳补虚,效果较浓姜茶更温和、持久;若口干渴却不想喝热水,尝试常温的豆蔻水——两三颗豆蔻碾碎后焖泡十分钟,祛湿祛暑却不添燥热。民间广传的“冬吃萝卜夏吃姜”确有些道理,但若体内火气旺、喉咙发干、舌苔偏黄,反而适合改煮绿豆百合莲子汤(适量搭配薏仁,祛湿同时兼顾清火),缓解午后燥热不适。
身体防寒护脉穴:颈后的大椎穴、胸部的膻中穴、腰后的命门皆是护阳避风寒关键之处。出入温差大的空调环境前,不妨将薄衫轻轻披覆在这些位置;久坐办公室或长途旅行时更推荐备一件空调毯保护好肩颈腰腹,一条宽松披肩既能护身还添雅致。尤其提醒的是,夜晚睡觉空调风口请尽量避开正对人体方向,即便裹着薄被,冷气流无遮无避的直吹都极伤气血脉络。
02
护眠食:从内养好自己
高质量睡眠胜过冰饮消暑: 三伏天睡眠容易被湿热和情绪不安双重干扰,若只靠喝冰饮短暂麻木不适感,长期来看其实加剧了身体耗能负担。不妨入夜后提前1小时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调至除湿模式运行30分钟,再切换成夜间静眠风速——室内温润清爽而不是冰凉冻人,才更容易快速入睡。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约40℃),能引热下行放松全身;若入睡困难或梦醒再难入眠时,可尝试仰躺,双手交叠于腹部慢慢进行腹式呼吸,帮助静神安眠。哪怕小睡片刻,高质量午休胜过贪凉暴饮,20分钟休息足够让精力重新饱满。
三伏美食重平衡: 绿豆、莲子、薏米是夏季养生的三大护法:一碗微甜绿豆沙祛暑,炖一锅软香的薏仁红豆粥祛湿,煲一份甘润的莲子百合汤养心安神。注意少盐少糖(避免水肿生湿)、调味清淡、多用蒸煮烹调方式,不仅开胃还能预防湿气内滞。尤其对于爱吃瓜果的女性,建议少食冰镇西瓜、甜瓜、荔枝这些“甜蜜湿冷炸弹”,适当加入如苹果、桃等性质更平和的水果。要提醒的是,日常补水讲究“少量多次、小口慢咽,常温水最好”,无需强迫自己大杯饮尽反而给肾脏加压。如要煮汤煲茶,建议选温性材料如黄芪、陈皮、紫苏梗,既可调味添香还有行气祛湿的作用。
03
动静相宜:微汗排邪不伤气
三伏运动讲究“舒缓温和、莫求量力”。大汗淋漓的长跑、搏击等剧烈运动此时不宜,既伤津更耗气,反加重身体负担。推荐一些能微微透汗、舒展全身脉络的轻度有氧项目:
每天20-30分钟八段锦或太极拳:静心行气,舒展肌肉,体感舒适不过劳。
每天30分钟瑜伽拉伸(避开高温时):打开僵紧关节,提升柔韧度同时舒缓神经,促进睡眠安稳。
傍晚快走6000步(约4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有助行气活血,又不过度耗能。
此外,睡前进行10分钟简单舒展身体、静神调息亦很有益。微微出汗即停莫贪练,运动后适量补充常温或温淡盐水(如电解质水或海盐柠檬水),忌一次性大量饮入冰水引起气血骤然紊乱。
三伏天虽以酷热令人心生畏惧,但换个思路看,这亦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修复时节。从日常小处入手:一杯晨起姜茶、一件披覆风寒的披肩、一个调适适宜的空调模式、一段放松身心的瑜伽时光……这些细微却持续的调整,能帮我们在这个季节里固护内在平衡。三伏天养生的智慧恰在于顺应自然、安然自守。珍视这些细微的调整,即便暑气依旧汹汹,身体却早已筑起一道温和的防护线,内外清透安然从容。待秋凉来临之际,必将为你蓄足一身轻松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