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听语
一日之计在于晨,当晨曦漫过护城河,姑苏区便轻轻抖落了拂晓的尘埃,展露出新一天的容颜。
这座城市的早间“百宝盒”正被悄然开启,日出在鸡鸣狗吠中,一幅门庭若市的“晨经济”长卷徐徐铺展。
来到葑门横街,耳边传来摊主的叫卖声,眼前是烟火气息聚拢的真实。在西北街,苏面、豆浆、油条、烧麦,是清晨的美食治愈。在环古城河步道,不时看见正在晨跑锻炼的市民,跃动着全民健康就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农贸市场的人来人往,到老苏州私藏的头汤面馆,再到环古城步道的组团晨练。当前,姑苏区正以“三驾马车”并驱之势,点燃城市早间活力,让晨消费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动能。
01
这是推“晨”出新的做法。与“夜经济”异曲同工,都是充分利用时间差和空间差,通过挖掘一条培育特定消费场景、提升服务供给及文化体验,来改善文旅品质、扩容城市经济的新赛道。姑苏区聚焦街巷深处的晨间烟火,以匠心早味唤醒千年姑苏的生机活力,让早间的时段特质,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突破点。
这是“人间烟火”的场域。今年以来,富强农贸市场、彩香菜市场、朝阳菜场、星桥菜场等一批农贸市场焕新开业,在保留老菜场核心功能与熟悉感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元素,“早市”成了居民的“晨间会客厅”,早间买菜的日常变成了充满人情味的社交时刻。在烟火中凝聚温情,“家门口”的晨光,成为了点亮新一天的幸福源泉。
这是“寻味姑苏”的记忆。从前姑苏的清晨,是历史街区里一屉小笼包的温度,是大公园里太极拳队伍的衣袂飘飘,是本地人赶在游客潮前,进入盘门或艺圃,登城墙品碧螺春的闲适。而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忙=心+亡。当下“晨经济”通过时空重构,让跑步、观鸟、读书等晨间健康消费成为对抗焦虑、舒缓身心的法宝。
02
让居民充满幸福感。家住南环新村的张大爷曾反馈,“一早起来去南环健康广场打个拳,接着到对面的朱新年点心店吃碗小馄饨,回家前再到汇邻市集南环店选上当季蔬果”,越来越多贴近社区、聚焦日常的便民消费新场景涌现,晨间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让事“早”成为共识。听民声、解民忧,近年来,姑苏区始终弘扬“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音”的靠谱闭环作风。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当下的晨启姑苏,更是“早字为先、早见成效”城市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洒下一路晨光,必将收获漫天彩霞,着实推动着姑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消费进入内循环。“晨经济”的蓬勃兴起,为消费添了把火。既有苏州人游苏州的稀松平常,也满足了游客食客们的体验需求感,从而带动市场人气指数级攀升。促进消费,是今年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晨经济,是打造新消费场景的不错选择,也创造出了一大批晨间的创业就业机会,让城市早上的人气聚起来、消费旺起来、菜场火起来。
03
当前,相对于“夜经济”的较高成熟度,发展“晨经济”还是一个需要开拓创新的领域。姑苏区积极探索实践“晨经济”发展,已有了“三步走”行动。
全力打响“姑苏早点来”品牌。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可品味、可体验、可传播”的城市名片,吸引本地市民和来苏游客前往打卡。
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焕新融合。鼓励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推动空间创新、业态提升,让农贸市场融入城市发展脉搏,更好赋能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农贸市场+文旅”模式。提供更多生动、接地气的购物乐趣和情绪价值,让老场景承载新体验,让新市民买到老味道,推动本地生活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青石板路,当第一口热食温暖了身心,姑苏人从升腾的烟火气中,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那份真实感受——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