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和三五好友开心出游,在惊险刺激的游玩项目前却突然“怂”了,不玩吧会扫兴、会被朋友嘲笑,玩吧又苦了自己,好好地一次放松身心的机会却“压力山大”了。
这不,最近有了解决办法。一场以“窝囊”命名的旅游潮流正悄然兴起,坐电梯爬山20分钟登顶,在水深不足1米处躺平漂流,匀速下滑的摆拍式蹦极……“窝囊旅游三件套”——“窝囊爬山”“窝囊漂流”“窝囊蹦极”,让一批批立志要躺赢的“窝囊人”找到了快乐老家。
“窝囊”原是汉语里的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懦弱。而在这一届年轻人的自嘲里,它已经转化了色彩,展现出年轻人独特的审美与生活态度,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契机。
诚然,“窝囊旅游”能迅速走红,或许正是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又菜又爱玩”的心态,“菜”不是问题,玩才是关键。比如,山东费县、广西桂林等地一些景区推出的“窝囊漂”,没有传统漂流的惊险刺激,也不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用划桨不怕翻船,只需静静地躺在河道上“随波逐流”,还能欣赏青山绿水,主打一个优哉游哉;浙江安吉推出的“减速版”蹦极,20米的极只蹦2米,在跳与不跳之间选择了“窝囊”地跳,体验感一点不少;再比如杭州天屿山、台州神仙居等推出的“无痛爬山”自动扶梯,走是不用走的,登顶是包的,景是一帧不落的,一梯直达山顶,简直就是懒人的“梦中情山”。
不过,也有人质疑“窝囊旅游”乐趣何在?对这届年轻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并不是所有快乐都需要高分贝。某旅游平台调研显示,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的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低耗能、不费力就是治愈良方。于是,在刺激、挑战和窝囊之间,他们选择了“重在参与,舒服就行,姿势要帅”。
看到此处,可能很多中年人也很感同身受,实际上,“窝囊旅游”并非只受年轻人青睐,它同样适合其他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带娃旅游的父母们,或许更愿意选择安全性和温和性较高的“窝囊项目”,既满足了熊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愿望,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从景区的角度出发,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据媒体报道,浙江安吉某景区在推出减速版蹦极后,尝试蹦极的游客数量翻了五六倍,节假日期间日均体验人数超200人次。在推出“无痛爬山”的杭州天屿山景区,扶梯票另外收费每人30元,登上山顶只需10分钟,3000个人上山,2800个人都会买扶梯票,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可以看到,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窝囊旅游”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这也给文旅市场带来了启示。当前旅游市场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如千篇一律的“古镇套餐”,让游客审美疲劳,逐渐被冷落。“酒香不怕巷子深”,期待相关部门能尽快通过差异化策略突破瓶颈,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及兴趣偏好的游客群体进行细分,定制特色线路,才有可能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往。(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