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盛夏,来自22个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的青少年汇聚申城,带着期待与好奇,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
从小伙伴们之间的“破冰”游戏到拼音课堂,从皮影戏制作到烧箔画体验,“打卡”城市地标,体验“大学校园行”“做一天上海人”活动……短短10多天的2025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中,营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用脚步丈量上海的创新活力,在行走中发现城市魅力,收获友谊。
【“打卡”城市地标】
穿行老城厢,邂逅城市的市井气息;漫步“云端”,触摸城市的天际线;夜游浦江,沉醉于流光溢彩……国际友城青少年夏令营行走的第一站,是上海最具韵味的打卡地——豫园老城厢、新天地和外滩。在这里,古典与现代交织,营员们一起发现城市的底蕴。
营员们在上海中心合影。
在上海中心,当电梯以18米/秒的速度登上632米的高空,青少年们纷纷惊叹:“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夜幕降临,营员们齐聚于黄浦江游览船的甲板上,随着游船缓缓前行,欣赏两岸的历史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隔江辉映的壮丽景观。“哇!这真是太美了!”青少年们指着江面倒影欢呼,不经意地赞叹饱含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营员们参观学习。
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内,营员们从讲解与参观中,感受中国航海的历史;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内,仿佛徜徉蔚蓝的梦幻世界,在观察和体验中感受海洋生态的生命力……营员们在行走中遇见上海,每一步都是新发现。
【感受人文与科技】
在岐黄文化体验中感悟中医智慧,在前沿科技探索中解码科创赋能……夏令营的全体师生先后参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与高校师生互动交流。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引导下,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古朴典雅的中医药博物馆。在辨识各类中药材、学习基础推拿技法的过程中,对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有了生动直观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与耳针实践课堂上,通过现场知识讲座和沉浸式体验,营员们领略了“岐黄之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营员们参观大学校园。
在上海科技大学,宇宙论和生物医药两场高水平的科普讲座吸引了营员们的兴趣,揭开了关于物质与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营员们跟随上海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参观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前沿实验室、创意与艺术学院的多媒体创新工坊、3D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科研场所,感受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校园行活动中,这场人文与科技的碰撞,为国际友城的青少年们开拓了新视野。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安古斯曾经来过中国,他说:“这次夏令营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多朋友,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做一天上海人”】
包饺子,品尝本帮菜,参观弄堂风情,感受城市烟火气……“做一天上海人”的生活体验,让营员们真切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上海人日常生活。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女孩蒂娜说,体验活动非常丰富,不仅学习了扎染、折纸、皮影戏,还品尝了中国美食。
营员们乘坐上海地铁。
“做一天上海人”生活体验。
接待“做一天上海人”的志愿者家庭设计了独具匠心的生活体验活动。“我们不只是在接待客人,更是在创造让世界爱上上海的理由。”一位志愿者家长说。上海家庭的温情接待,让外国营员们感受到上海人家的温暖,在跨文化交流中收获满满。
在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营员们还体验了丰富有趣的文化课程。在汉语拼音小课堂上,营员们通过声调游戏、拼音互动等趣味游戏方式,在一声声的“āáǎà”中,发现了汉语拼音背后的文化密码;在皮影戏活动中,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皮影人物,并进行上色,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诞生了;在烧箔画体验中,小心翼翼地揭起金箔,轻轻贴在画纸上,体验烧箔画的乐趣,欣赏烧箔画的绚烂色彩……在互动活动中,大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标题:《大学校园行、做一天上海人,这个国际友城青少年夏令营用脚步丈量城市创新活力》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承办方浦东新区教育局
题图说明:外国营员在体验活动中,感悟城市的创新活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