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毛里塔尼亚,有一位被称作“第一美女”的女性,尽管年过五十,体重已经超过了300斤,但她依然拥有着无数的仰慕者。在她结婚的三十年里,她收到过无数封情书,成千上万次的表白也没能让她冷静下来。
她的名字叫苏珊。她的丈夫几乎与整个非洲为敌,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妻子会被他人抢走,简直可以说是极度焦虑。
那苏珊究竟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呢?这要从毛里塔尼亚当地的审美标准说起。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气候炎热,四季如夏。苏珊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她小时候并没有什么显著的体重问题,相反,小时候的她是个瘦弱的女孩。后来,她的身形逐渐变得与众不同,成了当地人眼中的“美人”。
毛里塔尼亚的地理环境特殊,四分之三的国土都是沙漠,气候酷热,降水稀少,每年夏季气温可达到44度以上。这样的环境让农业几乎无法发展,经济也非常落后,几乎所有的财政支出都用于进口食物。即便如此,粮食依然严重短缺,许多人因饥饿死去。
由于缺乏食物,毛里塔尼亚人的体型普遍偏瘦,肥胖的人屈指可数。只有社会顶层的富人才能通过丰盛的食物将自己养得丰腴。因此,毛里塔尼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越胖的人越具魅力,代表着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胖女孩被视为部落酋长或贵族的女儿,她们被认为拥有良好的家教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这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追捧胖女孩的现象从未间断。甚至有一种流言四起,认为如果家里能娶个胖媳妇,就能富贵安康,生活越来越好。
在苏珊的童年,她的家境并不富裕,营养不良导致她始终保持着瘦弱的身形。尽管她长得颇具美丽,皮肤黝黑,五官端正,但在当地审美眼中,这样的她却被认为是缺乏福气和教养的“扫把星”。周围的女孩们逐渐丰腴起来,她们成为了追求者的焦点,有些家境较好的男孩甚至主动提出求婚。
然而,苏珊始终没能获得一位真心爱她的追求者。她的母亲焦虑不已,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办法:让苏珊增肥。
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有几个兄弟在工作,收入相对稳定。经过商议,家里决定集体努力,为苏珊改善伙食,让她增肥,走上“美丽”的道路。于是,一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把所有的钱用来购买高热量食物:花生、巧克力、奶油等这些能让人发胖的食物,成为了苏珊的日常餐点。
一开始,苏珊对这些饮食方式感到不适应,但渐渐地,她对这些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食量也大幅增加,热量摄入一度飙升至近万卡路里。她几乎没有做任何运动,体重迅速增加,从最初的六十多斤飙升到160斤。
随着体重的增加,苏珊的身材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年轻男性,他们开始对她投以羡慕的目光,甚至有些人开始跟随她行走,送她各种礼物。苏珊很快成为了当地的小有名气的人物,尤其是在菜市场上,商贩们纷纷为她提供免费的食物,爱慕者们争先恐后地为她结账。
年仅14岁时,苏珊的体重达到了200斤,这才达到了她母亲的“目标”。她终于可以走出家门,走在街上,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身边的女孩们不禁感叹,她的体型远超任何一个人,这成了当地无法忽视的“奇迹”。
此时,很多富人纷纷上门提亲,送来丰厚的礼品。然而,苏珊的父母并非为了这些彩礼才让女儿增肥,而是担心她未来无人问津,受尽歧视。直到苏珊成年,体重达到300斤时,她已经成为了部落里公认的“第一美女”。无数的求婚者蜂拥而至,排成了长队。
然而,苏珊的父母并不急于做决定,他们决定尊重女儿的意愿,毕竟她的婚姻应由她自己来选择。实际上,苏珊心中早已有了心仪的对象——马克鲁,一个从小和她一起玩耍的邻居。马克鲁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虽然收入并不高,但他性格踏实,待苏珊真心实意。苏珊的父母知道两人的感情,也没有反对他们的婚事。
随着婚姻的成立,尽管苏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她的追求者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疯狂。每天,院子里都会堆满情书,门前总有年轻男性提着礼物来求见她。有时,有人甚至在街上高喊:“苏珊,扔掉你的丈夫,跟我走!”
马克鲁起初还觉得自己拥有一个如此受欢迎的妻子是一种荣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变得愤怒和厌烦,尤其是当一些人偷偷溜进家里骚扰苏珊时。为了保护妻子,马克鲁最终决定辞去工作,专心守护苏珊,避免她再次成为追求者的目标。
几年后,马克鲁仍然坚守在家里,不离不弃。他不仅定制了自卫用的木棍,甚至在街上直接痛打那些挑衅者,以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尊严。
时至今日,苏珊已经年过五十,尽管她的身形已经不再如年轻时那般耀眼,但她与马克鲁的婚姻依然稳固,二人始终没有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产生裂痕。
然而,尽管她曾经是所有人眼中的“第一美女”,她的美丽是否真的是大家追求的呢?或者,他们更看重的是苏珊所代表的财富和幸福?毕竟,她的体型已经无法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曾经的美丽已经悄然变成了健康的负担。
美丽,究竟是什么?或许是眼前人对你认可的样子,但无论外界如何评价,真正的美丽应该建立在健康和真实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