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编辑|娱叔**
随着高考的结束,暑期也正式来临,许多学生纷纷趁着假期的空档,渴望走出校园,探索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各地的文旅局也没闲着,忙着加班赶工,力求将自己城市或地方的独特魅力展示给全国游客。然而,杭州的文旅局这次倒了大霉,他们本想借此机会推介本地的特色文化,结果却被一家茶馆的所作所为,狠狠地踩了个坑,反而让杭州的形象受损。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一位知名演员——洪剑涛。洪剑涛不久前专程来到浙江的龙井村,他的目的既是想品尝正宗的龙井茶,也想借此机会为浙江的龙井村打个广告。从他团队到达的第一站开始,他们便直奔有着历史传说的“十八棵御树”。传说这十八棵茶树的茶叶是专门贡给乾隆皇帝的,因而极为珍贵。这一段历史赋予了龙井村独特的文化价值,使其声名远扬。
然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了解这些历史常识并不难,真正让人着迷的还是那一杯地道的龙井茶。洪剑涛团队在参观了“御树”后,便开始寻找能够品尝到正宗茶叶的茶馆。最终,他们走进了一家装修典雅、古色古香的茶馆。看得出来,这家店的装修下足了功夫,环境也很有情调。然而,令人咋舌的是——茶叶的价格居然高达每两茶叶6300元!这样离谱的价格,连洪剑涛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洪剑涛选择离开,带着团队走进了一家看起来相对低调的茶舍。这里的装修虽然简朴,却让人感到温馨,最重要的是,价格相对亲民——即便是“御树”的茶叶,也仅售100元一杯。
然而,事情在他们提出“验货”想看看“御茶”究竟长什么样时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店员竟然急忙上前阻止他们,态度非常不友好。洪剑涛认为是店家担心他们只看不买,便表示自己会在店内消费。可店员却并不理会,直接甩出一句:“不喝就不信你,喝就100一杯。”随后,店员竟强行收走了茶叶。
面对如此冷漠的态度,就连一向温和的洪剑涛也忍不住反应了。他直接对着镜头说道:“就冲你这句话,我不在你这里喝了。”没想到,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宣传龙井村美景与文化的旅游视频,结果却成了“奸商宣传片”。
视频发布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愤慨,不仅对茶馆的态度表示不满,还有网友发现视频中有明显的消音处理,猜测是店主在洪剑涛一行离开后才发泄不满。随着事件的发酵,网友的怒火从单纯的店家扩展到了整个龙井村,甚至波及了杭州的文旅形象。许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多亏了这位老板,杭州的旅游形象几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该茶馆的社交媒体账号很快删除了所有内容,似乎是担心负面影响继续发酵。而洪剑涛则表现出宽容,发文表示每次来杭州都会专程到龙井村,认为这里是个美丽的地方,可能那天的店员只是心情不好才产生了矛盾。相比之下,店家的回应显得有些勉强,仅表示当天在场的并不是老板,而是其表姐夫。店家解释称,表姐夫之所以情绪激动,是因为看到拍摄团队在场,才产生了反感。
然而,网友们显然并不买账,大家普遍认为,既然在摄像机前都能如此激动,那么如果没有镜头存在,情况可能更为恶劣。对此,网友们的抵触情绪并非单纯源自事件本身,更因为近几年游客在国内旅游时遇到的“乱象”愈发严重。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地方特色旅游项目层出不穷,游客也愿意为这些特色支付溢价。然而,一些商家却把游客的热情和善良当作“敛财”的机会,抬高价格,牟取暴利。与过去强制消费的旅游团相比,现在这种恶性行为更具隐蔽性,也更令游客心生反感。
这种“强卖”或“不卖”的经营模式,实际上与过去的强制消费没有本质区别。商家通过掌控当地资源,认为游客无论如何都会买单,甚至没有反抗的余地。更糟糕的是,周围商家的普遍定价,也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结果,游客往往只能选择抱憾而去,或者花重金购买一些其实并不值那么多钱的“特产”。
然而,这些特产的吸引力早已大不如前。随着网络购物的崛起,“特产”这一词汇的含金量已经大幅下降。除非商家能像历史上贡给乾隆皇帝的茶叶那样具有独特价值,否则消费者其实并不在乎这些所谓的地方特色。
如果商家继续依赖这种“强卖”或“不卖”的策略,最终只会走向灭亡。事实证明,类似这家龙井茶店的行为并非个例,旅游业中不乏这种“地头蛇”作怪的现象。诚然,旅游业作为一个商业行业,靠外地游客赚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商家将这种溢价视为理所当然,并无视消费者的权益,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食其果。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旅游业的未来不再是依赖低价可购买的“地方特产”,而是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文化传承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正如央视报道的那样,一个人造古城建成四年就亏损十亿元,这一教训已经为每一个文旅行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只要商家固守陈旧的“地利”思维,而忽视市场的需求变化,最终必将遭遇失败。
在新时代的旅游市场中,文旅从业者必须适应新的消费趋势,转向通过“服务”与“文化”来打响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依靠虚高的价格和缺乏文化内涵的“特产”来吸引游客。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游客的尊重与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