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宿成为大理文旅产业的核心业态,大理市在旅游民宿客栈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中,通过制度引领、机制健全、监管创新,取得了建得好、管得住、放得活的成效。
“一窗口受理”服务民宿业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大理市政务服务大厅,在“酒店与民宿”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前来办理酒店与民宿业务的群众解释相关流程,办理证照。
随着大理旅游热的不断升温,大理市的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认真落实洱海保护的相关要求,规范民宿客栈的经营行为,大理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主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敢于尝试,在全省首家率先设立“酒店与民宿”综合受理窗口,帮助市场主体办理开办酒店与民宿的相关证照。
该中心设立集成式服务窗口,变过去“多窗口受理”为“一窗口受理”,统一窗口出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大理市“酒店与民宿”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服务。
正如大理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杨晓曦所言:“‘酒店与民宿’综合服务窗口在工作中,群众办理业务实现了一表申请,实现最多跑一次,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据介绍,2023年10月8日 “酒店与民宿”综合服务窗口设立,截至2025年6月26日,共受理1531件办证申请。目前已将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办理时限缩短了57%,跑动次数减少了5次。
“一码”信用筑牢发展根基
经营规范更需创新保障。大理市文旅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市产业投资公司,研发了“大理市环洱海旅游民宿信用公示系统”,巧妙融合金融科技之力,在民宿设置大理市旅游民宿规范管理二维码 ,游客扫码后,聚合支付功能清晰可见。
该系统以技术为基,构建信任纽带,以规范为尺,驱动行业升级。“聚合支付”下,游客得以“住得放心”,经营者更能“经营有方”。系统还通过“一个地址、一本执照、一个支付码、一个对公账户”的“四个一”机制,精准封堵了故意拆分证照、收款码、收款账户或滥用个人码以逃避税收监管的行为,有效遏制了税基侵蚀,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
大理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康介绍:“我们这套系统接收了线下消费场景所有的商业数据,再跟线上数据整合,就形成了全市的全量大数据模型,为行业治理提供了数据赋能。”
大理市住宿业综合分析服务监管大数据平台是一个从“传统监管”到“数智治理”的转型实践,分析服务监管大数据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构建起“政务数据+市场数据+游客数据”多源融合的监管体系,覆盖全市1.1万余家住宿业经营主体,并对每一户主体建立了“一宿一档”数字档案。
与此同时,大理市金融机构响应酒店民宿规范号召,助力大理民宿业发展,帮助酒店民宿品质提升。
富滇银行大理古城支行客户经理杨秋平说:“自2023年3月28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我行共发放‘金旅贷’9000余万元,解决120余户客栈民宿老板的资金需求问题。”
民宿负责人白海峰感慨道:“从资金上来说,靠自己自由发展的时期,民宿的规模和引入的房间数越来越多,成本也就比较高。现在政府在政策、资金都给我们了很大的支持。”
民宿规范管理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民宿是大理文旅产业的拳头产品、核心业态。大理市通过规范引领、创新推动、为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全市“酒店民宿”规范工作稳步推进。
大理市推进“酒店民宿”规范管理,不仅令来大理旅游的游客放心,也让经营户效益提升,实现双赢。
民宿负责人和术成欣喜地告诉记者:“规范后,入住率同比提升30%,差评率下降至1%以下,复购客群占比超40%。”
大理市实行“一个地址、一本执照、一个支付码、一个对公账户”的“四个一”机制,推进民宿规范。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薛敏介绍:“民宿的前台挂了‘四个一’的公示牌,上面的证照情况,一进店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时还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知道民宿客栈的游客评价,是否正规、规范。 ”
规范“酒店民宿”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和社团组织的支持,大理市客栈协会带头执行,参与民宿规范化管理。大理市客栈协会会长李海忠说:“我们协会每个月都会举行最少一场关于民宿课堂的讲座,在讲座中,就可以把这一次整治的主要要求、规范性等方面作普及性的宣传。”
通过努力,大理市旅游民宿做到了“3个实现”,即实现了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从人流向产值向税收的转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4月,大理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19.86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旅游总花费392.09亿元,同比增长7.25%。
记者:罗帮义 赵磊
编辑:阿苏越 李斯
责编:迟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