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萧友@mini小馒头 在萧友圈发帖:好吃,但有点贵贵的。
据了解,萧友打卡的这家甜品店位于萧山万象汇,是该品牌在杭州开的第二家门店,开业不久便吸引了不少甜品爱好者。
萧友@mini小馒头 告诉小编,自己买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是好吃的,但是接近50元一个蛋糕的价格有点“肉疼”,毕竟蛋糕分量也不算很大。
萧友@any 也在萧友圈发帖说:很多咖啡店和甜品店的切片蛋糕基本上是30元起步,随便点杯喝的再配块蛋糕就要花不少钱。
如果你想吃蛋糕,还可以选择在连锁咖啡店、蛋糕店或者盒马、山姆等连锁商超购买。
在星巴克,小编注意到几款蛋糕的价格基本在30元以上,比如经典提拉米苏蛋糕是35元一份,绵小熊蛋糕是36元一份。
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现在部分蛋糕参与平台的活动,49.9元可以任选两款蛋糕,比单买要划算。
盒马鲜生的蛋糕选择更丰富,价格也相对亲民。小份装的特浓巧克力榛子蛋糕和百香果慕斯蛋糕都是9.9元一盒,还有冷冻款式可供选择。
瑞士卷可选择的口味多样,不同口味的组合价格也有所不同。比如“原味和伯爵红茶味”的组合(8片)是26.9元,缤纷果味组合(8片)是39.9元,“原味+伯爵+巧克力+红丝绒”的组合(8片)是45.9元,适合一次性想尝试更多口味的顾客。
整糕的价格也很实惠,比如猫山王榴莲千层蛋糕是49.9元一盒,脆珠焦糖饼干千层蛋糕和爆浆豆乳芋泥千层蛋糕的价格都是39.9元一盒,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为什么连锁商超和蛋糕店、甜品店卖的蛋糕价格相差这么大呢?
1. 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
连锁商超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原料(如面粉、奶油、糖等),获得更低的批发价;自动化生产线和标准化流程降低人工和时间成本。而甜品店原料采购量小,无法享受大额折扣;依赖手工制作,耗时且人工成本高(例如裱花师需更高薪资)。若使用进口奶油、有机鸡蛋等高端原料,成本进一步上升。
2. 定位与品牌溢价
商超蛋糕定位大众市场,以性价比为核心,薄利多销。而个人蛋糕店强调品质、独特性或健康概念(如低糖、动物奶油),吸引愿意为“手工”“小众”买单的顾客。
3. 运营成本差异
萧友@兔步鱼
商超租金分摊到整个卖场(如生鲜、日用品等),蛋糕柜台的租金占比低;物流依托现有供应链,边际成本低。而独立的蛋糕门店需承担全部租金(尤其是商圈旺铺),水电、装修摊销压力大。
4. 产品本身差异
商超可能使用植物奶油、香精调味的果酱,成本更低。另外,商超蛋糕多为冷冻胚体解冻装饰,节省时间。蛋糕店可能现烤现做,口感更佳但耗时翻倍。
5. 附加价值感知
个人店常通过精美包装、定制服务(如写字、造型调整)或“社区感”提升附加值,顾客愿意为情感体验付费。而商超蛋糕更偏向标准化商品。
网友评论
@纷扰: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原料可能是几倍的差距。
@rsiynm:直接去沃尔玛、盒马、山姆买。什么原材料贵?自己拿不到大供应链价格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转嫁给消费者。
@不想上班sos:商超的蛋糕不会用太好的材料,不过个人有个人的选择,我也爱在沃尔玛买咸奶油泡芙。而且可以坐下休息的店,顾客也需要为位置和装修买单。
萧友@读友_NREMU9
@月:我就是觉得店里太贵然后就开始自己做了,前前后后可能做了快100个了,工具费都赚回来了。
@铁锅炖:很多时候我们用好的原材料,普通消费者吃不出来很大区别。我以前开甜品店,自己做的蛋糕胚子和外面蛋糕店买到的蛋糕胚子,我自己吃感觉味道差很多,外面买到的胚子很多都不够细腻,孔很多很大,但是外行人吃整体的话不会细细品味,就吃不出来很大差别。
@西湖紫金港最安静吧:山姆和盒马便宜些,很多个人甜品店销量没那么高,需要提高客单价维持店铺租金等成本。
@吾里:买点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吧,几块钱的蛋糕也多的是,为什么非要吃几十块钱的。
@爱家烘焙無忧咖啡:作为烘焙人我的建议是选择自己消费能力范围的产品消费就好,同样一件东西用料不同,成本天差地别,口感也天差地别。贵不一定全是好货,但便宜一定没好货。
@奈奈:没有贵不贵,只有值不值。
小编觉得,甜品消费本质上是对幸福感的投资,无论是选更具性价比的商超,还是去精品蛋糕店享受独特的口感体验,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就可以~
你平时会去哪里买蛋糕呢?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
文字:韩玲珠
图片、编辑:鲍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