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噩耗,悲恸难抑。我们敬爱的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先生,于2025年6月30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9岁。黄桂枢,1936年9月20日生,云南墨江人。笔名斯文广,字墨水,号茅塞愚人。侨眷,云南大学毕业。巨擘陨落,茶山含悲,整个普洱茶界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无尽哀思之中。
黄桂枢先生一直以来担任《普洱》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多年来,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关心支持杂志的发展。这份情谊,最质朴而深沉的体现,便是他持续不断地为杂志提笔耕耘。从早期2006年第一期真挚回忆茶界泰斗李拂一先生的文章开始,到2023年深情纪念首届中国普洱茶节举办三十周年、探讨普洱茶文化灵魂的鸿篇,黄老在《普洱》杂志的这片园地里,默默奉献了长达十九载春秋。这期间,他一篇篇饱含学识与温度的文章,犹如浸润着岁月沉淀的茶汤,滋养着杂志的读者。他为杂志创刊十周年写下情真意切的贺词,深入考证《普洱府普洱贡茶源由》、剖析《乾隆皇帝品吟普洱茶诗》的文化意蕴,实地探访并记录《思茅老安寨古茶园》,更以亲历者的严谨笔触,详述了《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考察论证及其文物价值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过程。他追溯《云南思茅老茶号》的历史脉络,梳理《景谷茶的历史与文化》,以崇敬之心为李拂一这位茶界泰斗、傣学专家立传,更在《我见证 我荣耀》中袒露心迹。这些凝聚着他毕生研究心血与深情的文字,早已成为《普洱》杂志最宝贵的思想源泉和知识财富,承载着他对普洱茶文化那份沉甸甸的赤诚与守望。
黄桂枢先生的离去,不仅是其亲友的至深伤痛,也是普洱茶文化研究领域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作为普洱茶文化概念的首倡者、世界茶树原产地研究的核心推动者,以及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卓越使者,黄老以其毕生心血和卓绝成就,在普洱茶的历史丰碑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他的身影,早已与普洱茶的千年古韵、万里茶香融为一体。此刻,斯人已逝,茶界同悲,我们怀着无比沉痛与万分不舍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为普洱茶奉献一生的文化丰碑。
黄桂枢先生毕生与普洱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他深深扎根于云南普洱这片茶文化的热土。作为普洱茶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核心引领者,他长期担任(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和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的普洱茶文化首席专家,这两个沉甸甸的头衔承载着他构建普洱茶文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贡献。在此之前,他数十年如一日躬身于地方文博事业,是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的原所长、顾问,一位造诣深厚的文博研究员(教授),也是云南省文物监管品鉴定员。他在国内外茶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与学术委员,学术观点备受尊重。2005年,他荣膺全球首届“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褒奖,也是对其所代表的奉献精神的颂扬。他所获的全国侨联先进个人称号及全国“爱国奉献奖”,则鲜明映照出他将毕生研究与成果无私回馈社会、服务祖国的赤子之心。
黄桂枢老师毕生致力于普洱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其开创性工作深刻重塑了我们对普洱茶的认知与定位。1992年,他的论文《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横空出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普洱茶文化”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整体概念。这篇如同冬日暖流的雄文,不仅首次梳理整合了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脉络,更廓清了其文化范畴,一举打破了当时市场的坚冰,点燃了普洱茶文化复兴的“星星之火”,为后续产业的“燎原之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被人们由衷地誉为普洱茶市场当之无愧的“破冰者”。
这份理论的觉醒绝非孤悬的灯塔,它照亮了深埋的历史珍宝。黄老深厚的文物考古造诣,是支撑其理论大厦的基石。他满怀敬畏地发掘实证,将深藏于普洱大地的古茶文明推向世界舞台。他推动确认并阐释了3540万年前景谷宽叶木兰化石作为茶树始祖的重大意义,并在1993年那场由他关键策划、影响深远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首次以无可辩驳的考古和实物证据,向世界学界庄严宣告了中国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科学论断——这一悬世之争,终于落定尘埃。他还开创性地梳理并确立了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这“三位一体”的茶树进化活化石序列。它们跨越千年的无言诉说,被制成大型彩照,庄严地陈列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普洱市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云南作为茶树王国的亘古魅力。其中,那棵见证了岁月沧桑的澜沧邦崴古茶树更是登上了国家邮票方寸之地。他对茶马古道历史价值的发掘与宣传,让这条千年商贸文化长廊屡屡成为荧屏焦点;他考证并推动了对清代普洱茶贡品文物的研究与珍藏,让昔日皇宫贡品如今得以安卧于北京故宫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他更亲身推动了思茅市更名“普洱市”,为这片茶源圣地正名。
黄老深知,文化的生命在于流动与传扬。1993年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正是在他的躬身力行和全力推动下,成功将亚洲、美洲等九个国家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邀集至西南边陲思茅,开创了国际茶学交流的新纪元。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的足迹与思想遍及五大洲,耄耋之年依然不辞辛劳地远赴亚洲、非洲、美洲、澳洲进行文化交流和学术演讲。2020年,他的形象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新经济新商业领导力人物全球风采展”之上,是国际社会对这位普洱茶文化传灯者成就的崇高致意。正是通过他持续不断的理论奠基、考古发现与国际传播的不懈耕耘,普洱茶得以从边疆密林深处的一杯“商品茶”,华丽蝶变为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与独特人文魅力的“文化茶”,完成了生命维度的跃升。他的贡献,如同一串珍珠,串联起散落于云岭大地的文化珍宝,让普洱茶之光,从此照亮了世界。
回望先生的一生,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是他丈量普洱茶历史的标尺,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是他点亮文化灯塔的火种,而对云南山川沃土上那一片片绿叶的深沉热爱,则是滋养他不断探索的原初力量。他将毕生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始终保持初心,为的只是让普洱茶文化的明珠为世人所识,让千年茶魂得以薪火相传。这份纯粹与高尚的情操,如同古茶树深扎大地的根系,值得我们永远感佩。
黄老虽已驾鹤西去,但他倾力构建的普洱茶文化理论体系,他呕心沥血梳理的茶源脉络与历史实证,他亲手为普洱茶注入的灵魂与尊严——这些他亲手奠基的不朽基石,将永远为后学所珍视与铭记。同仁们不会忘记他的风骨与精神,茶山不会忘记他的足迹与探索。他未竟的事业——普洱茶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发扬,必将由我们,由每一位被他精神感召的茶人后辈,接过他手中的明灯,继续在这片被他深爱的土地上笃定前行,将其光与热发扬光大。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黄桂枢先生,这位扎根于彩云之南沃土的茶魂守护者,恰似一棵饱经风霜却依然枝叶葳蕤的古茶树。他的精神之根,早已深植于普洱茶文化的厚土;他那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智慧的思想之叶,必将永远为后世茶人撑起一片可仰望、可庇荫的天空。此刻,满山茶林低首,一盏清茗微凉。让我们以最醇厚的茶汤为祭,斟满这无尽的追思与告慰:黄老,一路走好!您的茶香与功勋,将与普洱的青山绿水同寿,在历史的扉页上永恒留芳!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惟愿茶山雾起时,犹见青衫策杖,巡守华夏茶魂。谨以《普洱》杂志社同仁名义敬挽先生:
云岭忽倾栋梁摧,
茶山万壑尽含悲。
大观一卷藏今古,
茶典千秋启新扉,
千峰春雨作泪垂。
人间空盏待谁挥?
今朝古驿蹄声寂,
我辈承志共月辉。
文|罗涵潇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