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园岭街道八卦一路的蝶变,为全国城市老旧街区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提供先行样本。
“阿婆,云吞加辣”“靓女,试下新出的榴莲酥”……傍晚六时,暮色中的深圳园岭八卦一路,氤氲着诱人的香气。
置身街区,摊主用带着粤语腔调的吆喝声,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传遍街头巷尾,手持自拍杆的外国游客对着滋滋作响的铁板烧竖起大拇指说:“这里的食物很中国味。”
谁能想到,这条充满活力的美食街,半年前还是设施陈旧、人气寥寥的模样?如今,它已成功入选“广东省十家2025餐饮消费新场景”,上演了一场令人惊叹的“逆袭”。
数据有力地讲述着这条老街的蝶变:今年以来,园岭街道八卦一路美食街累计盘活老旧空间超6000平方米,商铺营业额同比增长三成,客流量创下十年新高,临街商铺空置率由去年6%下降至3.25%。
从“垂暮”到“新生”的华丽转身如何实现?答案就藏在园岭街道党工委的创新举措之中。今年以来,园岭街道党工委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专班化运作+社会化协作+三色管理+活动引流”四大机制创新,从空间焕新、服务优化、文旅赋能等方面多维联动,赋能美食街实现了从“吃饭地”到“打卡地”的转型。
当四十年历史的传统美食街遇上“百千万工程”的时代东风,当党建红与烟火气碰撞出创新火花,深圳福田园岭街道八卦一路的蝶变,为全国城市老旧街区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提供先行样本。
●撰文:徐峰 叶淑萍
受访单位供图
党建为针▶▷
串起共治千条线
八卦一路美食街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而兴起,逐渐成为福田区乃至深圳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餐饮聚集区。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和消费需求的升级,这条老街的发展痛点开始显现。
为此,园岭街道以“福旺街区”建设为契机,将八卦一路美食街改造作为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高效协同,园岭街道成立了全区首个街道级“宣文旅商”专班,由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担任双组长,这种模式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经济、宣传、城建、执法等多部门力量的高效整合。同步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将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项目最前沿,构建起上下贯通的组织网络,确保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都有党组织的引领。
党员先锋力量在街区焕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党员攻坚队主导优化街区导视系统与智慧照明方案,带头落实“包干到户”,引导商户美化环境。这种“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的行动,让党员成为街区改造中最活跃的“红色细胞”,不仅带动了商户的积极性,更在居民中树立了党组织的公信力。
园岭街道商会党支部的成立同样也为街区商业活动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商家们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们真心实意想要做好的事情。”张楚雄不仅是老牌商铺豪林居的老板,同时也是商会的八卦一路美食专委会主任,作为八卦一路美食街的“老大哥”,他希望八卦一路美食街能够以整体的模式发展壮大。
空间魔术▶▷
老街也可“万人迷”
“以前客人吃完就走,现在逛逛口袋公园、拍拍打卡装置,能多坐半小时,我们店的整体经营情况都提升了不少!”在八卦一路经营四川豆花的向女士感慨,她将原本单调的外摆区改造成“花箱打卡点”,成了年轻人手机里的“常客”。
八卦一路的文旅商破局,得益于对空间价值的重新发现。园岭街道党工委以社会化合作共建“百千万工程”的方式,将原本碎片化的物理空间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文旅场景。
“花箱打卡点”由街道统一规划设计,商家自行选款打造花箱,印上各自logo广告,种上自己喜欢的花,后期自行管养,实现“政府牵头,商家出钱”,达到了整齐美观和经济效益并存。街道同时组织商会深度参与设计评估,引导商家“包干到户”个性化设计招牌门楣,这种“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的模式,避免了千街一面的同质化改造。商户自主创新的“一铺一景”,共同构成了八卦一路的特色街景矩阵,让每个角落都成为潜在的打卡点。
街道同时安装196组临街树灯勾勒夜间轮廓,设置10余个美食特色打卡标识装置,这些细节改造看似微小,却巧妙地将“吃饭”的单一功能延伸为“逛、拍、晒”的复合体验。更具创新性的是对街角零散空间的活化——两处嵌入式口袋公园、共享舞台与儿童友好娱乐区的组合,不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更创造了“公园+餐饮”的新型消费场景,让食客在饱腹之余能沉浸于绿意与艺术氛围中。这种“存量更新”的改造思路,为城市中心区的文旅商升级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解决方案。
三色预警▶▷
空置率直降更稳定
“去年续租时租金涨得太猛,了解到我们的诉求后,街道安排人员找了三四趟房东,帮我们协调好续租的事情,现在客人说‘祥记还在,就爱来这吃’,我们更舍不得走了!”祥记老板娘李女士笑着说。
“人气”是商业街区中最具核心的要素,如何聚合人气?园岭街道打出“三色管理”空铺机制牌。该方式将空置率与空置时长相结合,划分为“红、黄、绿”三色预警,通过“发现—建库—协调—链接”补位模式,联合物业联盟、商会平台和产业部门开展精准招商,近半年促成7家商铺“当月空置当月补位”,空置率从6%降至3.25%。这种动态管理模式,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保障了街区商业生态的稳定性。
为实现激活商业生态,园岭街道党工委构建“一铺一档”动态监测和服务体系,组建“处级领导+责任科室+社区”三级服务小组,下沉走访123家临街商铺,通过网格管理系统绘制“精准画像”,这种“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方法,为精准服务奠定了基础。其中,建立“24小时响应+3日办结”的商铺诉求闭环机制,成功帮助祥记等老字号解决降租、续租问题,为21户商铺提供门楣招牌咨询服务,这些具体举措让商户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温度,增强了扎根发展的信心。
活动引流▶▷
赛演融合焕发街区新活力
从被动等待客群,到主动制造场景,八卦一路的蝶变是文旅融合从1.0迈向2.0的生动注脚。
在文旅商融合的实践中,八卦一路深谙“活动即流量”的运营逻辑。园岭街道引导商会成立美食专业委员会,构建起“节庆+”“赛演+”的引流体系,让静态的空间动起来、活起来。
“灯火园岭 一路同行”亮灯仪式以灯光艺术为媒,将街区变为露天剧场;元宵文化美食节融合非遗糖画、国潮表演等元素,使传统节庆成为文旅消费爆点;“食尚舞团”快闪则通过短视频传播,吸引年轻客群打卡。这种将文化体验、商业消费、社交传播融为一体的活动设计,成功打破了“餐饮只能吃饭”的固有认知。
更具前瞻性的是与市体育中心的赛演联动策略。当体育赛事举办时,街区推出球迷专属优惠套餐,通过消费券、举牌巡游等方式定向导流,实现“赛场人流”向“街区消费”的转化。数据显示,赛演期间八卦一路单日客流量达万人以上,主力餐饮商户营业额较平日上涨43%,这种“体育+文旅+商业”的跨界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流量入口。
在八卦一路的蝶变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街道肌理的重塑,更是城市治理智慧的生动实践。当历史记忆与现代活力在此交融共生,多元主体共同勾勒出一幅“形神兼备”的更新图景。
这条承载着烟火气息的老街,用“绣花功夫”绣出了城市更新的新范式——它告诉我们,城市的温度在于留住记忆的根脉,城市的生命力在于激活发展的动能。八卦一路的故事,正是深圳在“百千万工程”中交出的温暖答卷,更是中国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对“人民城市为人民”最鲜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