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对于走过许多寺庙的人来说,福州的定光寺也有点不同寻常——它是一座没有屋顶、没有山门的寺庙。金板“定光寺”悬挂在天坛门柱上,正襟危坐。这样的形式固然有其地理位置的原因,但也可以认为是佛教在世界上的一种区分和方法。
最早的定光寺始建于五朝至晚唐时期。为当时福建王王审知为报父兄之恩而建,故名报恩寺。定光寺的名字很有名。相传建寺时,从地下挖出五颜六色的圆圈,闪闪发光。王审知又惊又喜,遂将寺名改为定光寺。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人们看到的定光寺并非原物,而是清代重建的。景区虽不如原来美丽,却是福建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寺。
不同于北方寺庙的端庄古朴,定光寺无论是在建筑形式上,还是在室内设计上,都具有一种独特的南方秀丽之感。殿宇的屋顶和石板均为靛蓝色,配以错综复杂的金色斗拱,五彩龙飞过拱门,给人以奇妙之感。
金色的佛像和白色的墙壁点亮了寺庙的内部,柱子和树木上雕刻着错综复杂的图案。北方寺庙相对阴暗古朴的环境给人一种肃穆肃穆的感觉,而定光寺的殿宇更像是一座美丽的宫殿。
在福州,寺内的定光塔比寺院更有名。当地人喜欢用“三山两塔”来形容他们的小镇。“二塔”中,一座是乌塔,一座是这座白塔。
一座繁复古朴的寺庙,最精美绝伦的寺庙与素雅古朴的白塔形成鲜明对比,让寺庙更显秀丽,让白塔更显清纯。
白塔前的建筑是法雨殿。一般寺院讲法的地方都叫法堂,但定光寺多了一个“雨”字,来历颇多。相传后梁时,当地长期大旱,定光寺僧人领薪水,“自焚”祈雨。后人为纪念他,特建了这座大殿。
法雨殿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根雕龙柱。柱子上的神龙装备威风凛凛,栩栩如生,龙眼、龙须、龙鳞等细节处无不精雕细琢。
寺庙不是很大,但是走一走还是很美的。处处绿树成荫,微风拂面,有风声,鸟语花香,静谧而美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失败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