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爱喝茶,几乎吃“酥油茶”
游客来到西藏,要做的不是一睹“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雄姿,而是坐在“太阳之城”拉萨八廓街的屋顶露台上"然后晒太阳。在阳光下听风吹过。经文注视着雄伟神圣的布达拉宫,喃喃自语。这时,身边不能缺少一杯酥油茶——西藏独有的饮品。
不同的人热爱旅游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这里绝佳的自然风光,二是异域风情,三是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酥油茶是西藏最具民族特色的饮品。
高原地区干燥缺氧,身体怕冷、有高原反应的时候,来一杯酥油茶会有奇效,全身顿时舒畅,呼吸不再困难。头痛不会痛,身体会暖和起来。就藏族饮食文化而言,游客最爱的是酥油茶。
“鱼肉不食茶,山薏之热不茶”。西藏寒冷、偏远、幅员辽阔,人体消耗大量热量。因此,藏民喜欢携带高热量的牛羊肉、酥油茶等食物。酥油茶几乎是西藏家家户户必备的饮品。藏民爱茶,几乎“爱茶”。
但是,西藏古代并不产茶。藏族“茶文化”从何而来?
2000多公里茶马古道,从“香格里拉”到“世界屋脊”的马车路线
西藏也产茶,如波密的伊贡茶场,但产量较小,不足以供应整个藏区。西藏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和云南。
四川、云南产的茶叶与商业马车一起越过横断山脉,穿过香格里拉地区,到达“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毛皮、药材、牛羊交换西藏物品,完成一次连接汉藏地区的贸易活动。
G318川藏线和G214滇藏线是目前人们去西藏旅游的两条热门景区线路,都是在当年运茶的“茶马古道”主干道基础上改建而成。从川滇地区到西藏地区。.
茶马古道分为南北两段。北部,汉代时,以成都“天府”一带为起点,沿雅安、泸定、新都桥等地,一路西至拉萨;,香格里拉(中甸),德钦,到西藏芒康,再到西藏拉萨。
从现代地图可以看出,目前川藏、滇藏公路网的走向几乎与茶马古道的路线一致。茶马古道不仅是汉藏贸易物资的流通,也是汉藏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友好交流。
喝茶,东南亚“文化品茶”
茶文化不仅是一场舌尖上的口腔与味觉之旅,更是品茶文化的洗礼。从南部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市(思茅)出发,向西南、东南方向,茶马古道的几条支线通往缅甸、老挝、外国和其他地方如是东南亚的“文化血脉”。它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密切相关。
云南普洱茶闻名全国,被誉为“六大茶古名山”。澜沧江流域有六大茶山:葛登、义邦、芒直、漫转、漫萨(义乌)、优乐(基诺)江西以外有六大茶山:南糯、合开、孟松、景麦、布浪、八达。
驶过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公园,道路两旁茂密的森林仿佛遮天蔽日。继续前行,阳光斑驳,路上树影柔和,为疲惫的自驾之旅增添光彩。茶林里有1米左右的小植株,也有高大的老茶树。一些古茶树据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2023年4月15日,来到景迈山古茶林傣族村寨“诺干古村落”。今年是傣族的泼水节。当地人看到我们,不仅让我们尝了巴蕉叶包糯米的滋味,还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行人到村里喝茶。
为了用普通话和我们保持正常的交流,村主在说话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普通话夹杂着复杂的方言,但我还是听懂了他虔诚的话语。
“你来我家做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喝茶就喝什么,想走就走,茶叶银子我都不卖给你,除非你有地方住。”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在我们村里免费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管你是谁,来自哪里,身份是什么,你都不需要知道。你的名字,我们欢迎你做客。”
他们在泼水节期间不收茶。谈到今年景迈山的采茶情况,他表示担忧:“去年气候比较干燥,今年的茶叶产量不是很大。”
临行前,他递给大家一些节假日要做的年糕,让我们带走,“路途艰辛,别饿了。”
喝的是茶,谈的是心。深山古林中,即使交通不通,人们的情感却没有阻隔,而是保持着一颗开朗好客的开天辟地之心。
我们实在是没脸承受陌生人的馈赠和热情,谢过之后,我们就匆匆告别了。
无缘无故地接受陌生人送来的一杯茶和一块蛋糕,时常想着这份意想不到的简单善意,让整个旅程温馨而难忘。没什么好报答的,只能在这里写几句废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风调雨顺,让乡亲们采茶谋生,让我们茶道的好客、朴实、真诚,为更广阔的世界带来正能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