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是七夕节,也是民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八一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11月11日光棍节,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日。
农历“七月半”,以往家家户户都有准备酒食,烧香点烛焚化纸钱,祭奠祖先风俗。酒食须有面点,如“油耙”、“面脆”、“砸棚”、“风车”等。
做油糍是需要特制模具的,像长勺一般,底部扁平的铁质器具。先在勺内刷一层面糊,放入沸腾的油锅中,使面糊定型。然后将馅料放入其中,可以是腌菜馅、豆腐韭菜馅、萝卜馅、豆角馅等等,各种时令蔬菜。最后在表面盖上层面糊再次放入油锅中,煎至熟透即可。
有这样一个传说和习俗,每到七夕之夜,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会带着一些裹着草纸的鸡蛋和干草到附近有桥的地方烧桥蛋。因为每一个蛋承载的都是一个家庭一个人一年的愿望。这表示将烧去我们一年的霉运,烧去我们一年的病痛。这是一种简单而又朴实的愿望。
鬼节
农历七月半是七月十五,指的是鬼节或者叫中元节 鬼节 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 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 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
七夕节
1、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2、兰夜斗巧。该习俗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3、七姐诞。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5、妇女洗发。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拜织女:各家女性聚在一起,提前一天斋戒沐浴,等到七月七那天晚上在主办家,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放鲜花、香炉,大家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和许愿。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七夕这天,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会把凤仙花捣成汁,染红自己的指甲,因为民间传闻在七夕这天染红指甲,干活时手脚就会更利落。
9月15日是中国的豆腐文化节,还是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国庆日。
中国豆腐文化节
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由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中商会先后分别与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府承办,海峡两岸每年9月15日(淮南、台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自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了十六届。
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的国庆日
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上述五国于1821年9月15日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
1971年9月15日:绿色和平组织成立
1971年,一群加拿大反核人士对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进行核试验表示抗议。9月15日,他们在加拿大自发地成立了以“绿色和平”为名的环保组织。现在,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团体。绿色和平组织成立至今,舆论界对它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们为了制造新闻无所不为,但其活动确实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起到了作用。
进献贡品,烧冥钱纸衣来祭祀祖先,还有放河灯祈福。
月半节:
月半节,也称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月半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特殊节日,佛教中称它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
不同地区在七夕节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七夕之日,组织“拜七娘”仪式,祭拜对象除了牛郎、织女二星,还有织女的6个姐妹。社区女性展示手工艺制品,是“摆巧”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