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做香包、挂艾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全文
赞同
1、《赛龙舟》
由歌手刘和刚演唱,车行作词,饶荣发作曲的一首歌曲,收录于2009年03月10日由北京福唱文化有限公司发行的专辑《妈妈》中。
2、《屈原》
由歌手蔡琴演唱,陈文玲作词,陈文玲作曲的一首歌曲,收录于1983年5月1日由台湾海山唱片有限公司发行的专辑《昨夜之灯》中。
3、《龙船调》
由歌手宋祖英演唱,收录于2005年4月5日由广州市洋明影有限公司发行的专辑《飞》中。
4、《离骚》
由歌手戴爱玲演唱,姚若龙作词,詹凌驾作曲的一首歌曲,收录于2008年4月10日由索尼音乐唱片有限公司发行的专辑《天使之翼》中。
5、《端午前》
由歌手新白娘子传奇演唱的一首纯音乐,收录于2007年9月17日发行的专辑《新白娘子传奇配乐原声》中
传说是为了打捞屈原尸体,怕被鱼吃了,驱赶鱼群,之后五月五日以赛龙舟形式记念屈原
端午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两大习俗主题。食粽子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扒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回答:端午节赛龙舟。
中秋节并没有赛龙舟的习俗。赛龙舟,又称扒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春秋战国时期,赛龙舟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也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赛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明代万历《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端午节
在端午节划龙舟的寓意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去邪祟、事事如意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流传下来的民间娱乐项目,通过赛龙舟表达人们团结一心,敢于拼搏的团结精神面貌,同时也是人们在端午节休闲娱乐的一种团体活动。
此外,另外一种说法是端午节的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在屈原跳入江中自尽之后,当地百姓都闻讯马上去划船捞救,却一无所获后来人们害怕江中的鱼儿等吃掉屈原的身体,大家自发往江河中投食物给鱼儿吃,以保存屈原的尸首。后来为了能找到精神寄托其中的哀思,人们就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慢慢的就形成了今天的龙舟竞赛活动。
嘉鱼端午节有赛龙舟的活动。1.因为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而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发源于江南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广泛举办的一项大型竞技活动。嘉鱼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也会为庆祝端午节举办赛龙舟活动,这是本地人和游客们可以参与的传统活动之一。2.据了解,嘉鱼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规模很大,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从端午节前一两天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或者之后的几天才结束。传统的赛龙舟活动通常有龙舟比赛和龙舟文化展览两个部分。因此,可以得出嘉鱼端午节有赛龙舟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包粽子,粽子有各式各样的,大的小的,甜的,咸的,花样繁多,再有就是赛龙舟,龙舟就是形状像龙的船,但是船很有特色,是又长细的,船上是坐划龙舟的人,龙舟在水里,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龙在水里游!所以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
福建省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通常在节日期间举行,主要在河流、湖泊等适合划龙舟的水域进行。比赛时间通常在上午或下午,持续数个小时。参赛队伍会提前进行训练,以提高划龙舟的技艺和默契程度。
比赛规则多数是由赛事组织者制定的,一般而言,比赛包括组队、比赛、颁奖、晚会等环节,其中比赛环节是最关键的部分。比赛过程中,所有龙舟队员都要全力划赛艇,争取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端午节赛龙舟已经成为了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方还会举行庙会、游园活动等,欢庆传统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