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下游、沿岸以及马来群岛各大岛的沿岸地区. 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
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
其中东帝汶是经全民公决后,于2002年5月20日从印尼独立出来的,是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
东南亚总面积4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亿,大部分为黄种人,包括有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的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缅族、老族、高棉族、苏禄族等.华侨、华人约3000万人,是世界华侨、华人最集中,人数也最多的地区之一.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占70%以上,其次是马来西亚,约占30%.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沿海平原、大河两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区和岛屿,雨林地带则人口稀少.
东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尼,其面积约有19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是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大国,人口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新加坡,一个国家就是一座城市,其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东西南北的宽度和长度都只有约三十公里,驾车一天可以跑遍全国.新加坡虽然面积是最小的,但人口却有401万,比拥有5767平方公里面积的文莱要多得多.文莱只有30多万人,是东南亚人口最少的国家.
欧洲的气候欧洲纬度是在北纬35度以北,大部分属温带气候,并向北延伸至北极圈,故北欧属寒带气候。在西风的吹拂及洋流的调节之下,西欧的气候四季分明,宜人居住。东欧则属大陆型气候,冬冷夏热。南欧紧邻地中海,夏乾冬雨,全球具有此类特徵的气候即被称为地中海型气候欧洲人口分别特点:稠密原因 :经济条件好,开发历史早 ,工业革命的起源地, 交通便捷, 科技发达 ,消费水平高等等 ,总之和人口区位有关.自然条件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深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畜牧业发达。
1、东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大;含沙量不大;有夏汛;无冰期。
2、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东南亚第一大河;
3、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东南亚土著多为新马来人的后裔,五官很重,就是比较丑的。
东南亚地处热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可分为4个热点地区:印度-缅甸区的中南半岛、巽他区(含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菲律宾区(菲律宾群岛)、华莱士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马鲁古群岛、小巽他群岛等)。
中南半岛在泥盆纪便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印度板块撞击欧亚大陆之后受挤压而出;巽他区来自于冈瓦纳古陆和澳洲古陆;菲律宾群岛部分来自于劳亚古陆的碎片向南漂移,部分来自于太平洋西南岛弧的向北迁移;华莱士区则是劳亚古陆碎片、太平洋西南岛弧以及澳洲古陆北侧碎片的组合。
巽他区地处赤道,常年温湿;菲律宾区、华莱士区、中南半岛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季风气候决定的干湿季变动。地质历史和季风气候影响程度的不同,奠定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雏形。
华莱士区保存有大量的早期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如睡莲目和木兰藤目,是现代被子植物起源地和冰期避难所之一。巽他区(婆罗洲)和中南半岛是亚洲热带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进化前沿",是整个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种源;而华莱士区的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主要是物种迁入和中转的种库。
这样的物种形成历史与迁移格局,塑造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多样性水平与地理范围的基本格局。巽他区和印度-缅甸区曾在冰期通过陆桥相连,使得东南亚成为周边植物扩散交汇的一个"十字路口"。
但是,人们对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物种长距离扩散规律及植物地理学分区仍存在分歧;东南亚与邻近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新几内亚岛、西高止山脉-斯里兰卡、中国横断山区的历史联系,还尚待深入解析。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进行全域取样开展代表性类群的物种迁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形成过程与演化趋势。
东南亚长相,眉弓高,眼睛大,眼窝有点凹,鼻梁扁塌鼻头肥大鼻孔大,嘴唇厚而突出,嘴阔大,皮肤黄黑,头发黑而直。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宿兵研究组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组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东南亚土著矮身高、卷头发和宽扁鼻翼等体貌表型,或是独立起源和平行进化结果。
东南亚分布有许多古老的现生土著人群,如柬埔寨土著等。他们在赤道线附近低纬度的热带雨林气候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产生了许多适应环境的体貌表型,如矮身高、深肤色、卷头发和宽扁鼻翼等。但目前,对这些类似于非洲祖先的体貌表型研究较少。
东南亚分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区地形结构比较特殊,山川大势多南北纵走,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地形结构如掌状。
东南亚岛屿区又称马来群岛区,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高峻的地形支离破碎,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剧烈。
中南半岛北部同中国山水相连,地势北高南低,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地势较高,山脉呈掌状向南展开。
1、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明讯(MAXIS)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于3月份开始在马来西亚进行5G网络测试。10月3日华为技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明讯(MAXIS)在马总理的见证下签署了一项在马来西亚建设5G网络的合作协议。据介绍,华为将为明讯供应相关设备和服务,双方将通过合作,令5G在马来西亚能更易于部署、运营及引入新的应用。
2、菲律宾
今年的6月20日,菲律宾电信行业巨头环球电信正式启动其国内首个5G商用网络服务,而华为是其核心设备的供应商。这也让菲律宾成为东南亚地区首个开通5G网络的国家。
据了解除环球电信外菲律宾另一大电信运营商PLDT电信,近年来也是一直使用华为公司的相关技术,两家公司都以和华为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用华为设备在菲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
3、泰国
今年年初,泰国国家广播电视与通讯委员会和朱拉隆功大学和做,华为已投入1.6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527万元)在泰国农业大学为拉差校区内建设5G测试平台。这是也华为在东南亚地区的首个5G测试平台。
除去以上三个国家,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通信企业,也与华为签署了5G相关合作协议。
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密集。因为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要有来自以下地区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
这两千多个种族包括有小至数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亿人的庞大族裔。这很可能与这地区历史上多次受到邻近的外族入侵有关。这地区上最早的民族都属于达罗毗荼人,之后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并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为多个新的混血族群,继承了各自的传统及信仰。
扩展资料
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农作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2)影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运输。
自然特征,第一,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期。第二,属于亚洲的东南部,中南半岛为主要范围。
人文特征,种植水稻,水稻田养殖等。
上一篇:东南亚气候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