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教科书编写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2、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与选择性
教科书编写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状况,注意教科书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尤其是,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
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教科书内容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教科书的内容。
4、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教科书的突出特点,可不能因此丢失内容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注意贴近社会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成果,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5、协调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平衡
教科书要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
扩展资料:
一、教科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编排形式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薄厚要合适,便于携带。
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的最大作用。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有利于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上一篇:青岛威海旅游需要带什么?
下一篇:黄山机场距黄山风景区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