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八粥
在腊八这一天,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会吃腊八粥,这个习俗从古至今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粥的原料非常丰富,里面有红豆,绿豆,芸豆,黄豆,回芽豆,肉末,青菜,芋头,咸排等等,将这些食物与大米放在一起炖煮几个小时,熬成一锅腊八粥吃,非常的美味,而且非常的滋补。因此在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2.腊八面
在陕西一带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所以他们不喜欢吃粥,但是在腊八这一天也会吃上一道主食那就是腊八面。腊八面里面的食材也是非常丰富的,用肉末、青稞以及一些其他食材熬制成臊子,然后煮好面把它放到面上面就制作成好吃的腊八面了。一碗热腾腾的腊八面,也是陕西人对腊八节的情怀。
3.腊八豆腐
在安徽一带有腊八节吃腊八豆腐的习俗。腊八豆腐主要是安徽人在腊八节这一天自己晒制的豆腐,然后将晒制好的豆腐与其他食材放在一起烹煮做成好吃的菜肴,来庆祝腊八节的到来。
4.腊八汤
在腊八节这一天,很多人家也会煮一锅腊八汤。腊八汤里面的食材应该是最多的,可以把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以及荤菜都可以放到汤里面一起煮。这样一锅腊八汤全家人围着汤喝不仅庆祝腊八节,同时这样一锅汤在冬天的时候是非常的滋补好喝的。
以上就是关于过腊八吃什么传统食物的具体介绍。所以在腊八节这一天的到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会有吃腊八粥,腊八饭,腊八面,喝腊八汤等这样的习俗,当然不同的地区饮食文化也有所差异,在那八节这一天,吃的食物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吃什么,都是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
腊八节还能吃到的美食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等。
腊八当天中午肯定要喝腊八粥的,为了增加节日氛围还可以吃以下美食:天冷羊肉火锅不错,配火锅美食有羊肉片-丸子-粉丝-豆腐-菠菜-白菜-腐竹-蘑菇-鲜贝等美食!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风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称,“腊八日,以米和麦豆及诸蔬果作粥,谓之腊八粥。果木有不实者,以斧斫树著粥于穴,问曰:‘结不结,枝压折。’谓之‘喂树’。”
腊八蒜寓意着欠债还钱。
腊八蒜是腊八节的节日习俗,它的“蒜”字和“算”字发音相同,在这天,所有的商家都要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进而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因此,腊八蒜寓意着欠债还钱。
北京城有一句谚语:“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用“蒜”代替“算”,以示忌讳,回避算账的“算”字,其实无论如何,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泡腊八蒜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它成熟时颜色呈翠绿色,口感酸辣适中,香气浓而微甜,不论怎么搭配食用,都为菜色增添了一抹碧绿。
关于腊八节的谚语:
1、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4、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5、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6、“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节的习俗
中国
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主要是在中国江南、西北一带广大地区有此习俗。
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蒜指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到春节前后,在醋中浸泡了二十几天的蒜瓣会呈现青绿或碧绿色,具体颜色可能因蒜的品种、醋的品种和放置环境的不同而稍有差异。泡腊八蒜的醋被称为腊八醋,到蒜瓣发绿的时候,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春节前后,北方多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就着腊八蒜、蘸着腊八醋吃,则是春节前后的一项独特的风俗。除了就饺子吃,也有用腊八蒜来拌凉菜的。
腊八豆腐是皖菜民间传统菜之一。腊八节前夕之间,晒制豆腐。
琉球
琉球人也过腊八节,他们会用月桃叶包米糕制成鬼饼,还会挂贝壳驱邪。也有祭祖和拜佛的仪式。
民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腊八节
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 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腊八节是祭祖敬神,惦念亡国,寄托哀思的。腊⼋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年的⼈们对来年的⼀种美好祝愿。从表⾯来看,⼈们是⽤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产⽣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顺,五⾕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
《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2、《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腊八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俗语,如下:
1. “腊八粥喝了,一年无病痛。” 腊八日吃腊八粥,据说可以保健养神,驱邪祛病。
2. “腊八不刮秃顶,顶上无线松。” 在腊八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剃发祭祖,因此有“腊八不刮秃顶”之说。
3. “冻猪头来腊八,热炕头剁猪肉。” 据说腊八节是最冷的日子,人们等待着温暖的春天,因此有此俗语。
4. “腊八吃七,一年荣华富贵自来。” 腊八日吃七种杂粮米饭,象征着吃穿越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5. “冻倒老太,冻不倒腊八。” 据传腊八节是最冷的日子,但腊八却是很能承受寒冷的,因此有此俗语。
这些俗语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各种生活习俗和民俗传统,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