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传统乐器有马来西亚大型单面鼓、马来西亚大型鼓组重奏、萨佩、双面鼓“更但”、“刚不斯”琴。
一、马来西亚大型单面鼓
马来西亚大型单面鼓是吉兰丹节庆中常见的演出,尤其是在风筝节和陀螺节期间。一百公斤的大锣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抄击打出饶富趣味的韵律。
二、马来西亚大型鼓组重奏
黄铜制或木制的几面鼓所组成的重奏形成沙巴部落音乐传统的一部分,不同的部族拥有不同的乐器组合。卡达山杜顺便用六面鼓,BAJAU部族则使用KULINTANGAN,一组半球形的铜鼓,来配合鼓的重奏。
三、萨佩
萨佩被称作“东南亚琵琶”,广泛流行于中央婆罗洲流域。最初的萨佩是一个弹奏相当有限的乐器,只有两个琴弦,三个音品。后来,逐渐被运用于舞蹈表演和一些传统仪式中,有了三弦、五弦的萨佩,弹奏也更丰富。
四、双面鼓“更但”
双面鼓两个为一组,大的叫“母鼓”,发音低沉,小的叫“子鼓”,发音清脆,是舞蹈和戏剧的重要伴奏乐器。
五、“刚不斯”琴
马来西亚的弹拨乐器中最流行的是“刚不斯”琴,这种乐器形制像琵琶,通常是七根或九根弦,除最低的一根弦之外,其余的弦都是两根为一组,调为同一个音,用手指拨奏。
马来西亚的传统乐器有马来西亚大型单面鼓、马来西亚大型鼓组重奏、萨佩、双面鼓“更但”、“刚不斯”琴。
1、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白居易《食笋诗》
2、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范成大《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3、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杜甫《堂成》
4、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陈陶《长竹》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6、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7、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8、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板桥《题墨竹图》
9、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徐渭《风竹》
10、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竹》
1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12、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郑板桥《竹石》
13、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吴昌硕《咏竹》
14、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
一般指管乐器
从古到今,由于竹的结构加之生长的普遍,与我国文化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用竹制成的乐器非常之多,如“笛”、“箫”、“笙”、“筝”、“竽”等等,不胜枚举。
笙,是汉民族古老的簧管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般用三十六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于吹奏。它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
中国以竹子为乐器的多嘛!如笛子、萧,是吹奏乐器;还是芦笙多管吹奏乐器,以扬琴为首敲打乐器和以快板为准说唱乐器,以竹子为主少数民族云南葫芦丝,都是很好乐器。
“匏”原指葫芦,古称“匏瓜”,古人用干老的匏瓜制成乐器,就是匏类乐器。匏类乐器主要包括笙和竽等簧片乐器。
“竹”是指竹类制成的乐器,主要有箫、笛和管,都属于吹管乐器。
八音分类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出现于西周时期。人们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后来,“八音”也泛指乐器。
我推荐你们一首,《蝶恋 四世缘》,墨明棋妙的民乐改编,乐器分别是钢琴,琵琶,笛子,二胡,古筝。
你们可以保留钢琴部分,用古筝演奏琵琶和古筝的部分,用小提琴演奏笛子,大提琴演奏二胡,或者几个乐器分段演奏。
还有一个曲子可以借鉴,这个曲子是由大提琴曲目《殇》(杜普雷)改编的民乐曲目《琴心》(电视剧倩女幽魂的插曲)。
你们可以研究一下,用钢琴伴奏,古筝演奏前面一般、小提琴演奏后面的副歌同时大提琴做和声。
竹提琴
拉弦乐器。粤剧音乐“硬弓组合”中的主要乐器,行内惯简称“提琴”。它是一种传统拉弦乐器,明万历年间(1572—1619)已经流行。其形状与二弦相似,大部分结构为竹所制,以较粗大的竹筒作琴筒,筒面不蒙蛇皮,而以桐木作面板。张两根弦,琴弦多为丝线,竹弓, 张马尾,夹于琴弦之间拉奏。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类。内外弦按四度关系分别以e—a1(正线“工五”)定弦。也有人在伴奏“二黄”板腔时,为图方便,内外弦分别以d—a1(正线“尺五”)定弦。竹提琴音域为一个半八度。
竹提琴音色和谐悦耳,古朴缠绵,仿似鼻音,别具一格。它常与二弦搭配,为主奏乐器;也可单独与低音乐器搭配,作色彩乐器用。
古代竹指管乐器常用的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小三弦、曲笛、箫、笙等。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妇人学此,可以变化性情,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然此种声音,学之最难,听之亦最不易。
上一篇:咸蛋做法? 咸蛋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