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五中的往事
创始人
2025-07-05 12:33:16
0次
新化五中的往事新化五中的往事... 新化五中的往事 展开
学校创建于公元1784年(清?乾隆甲辰)。其前身文昌课社,为科举时代课士之所,办学历史可溯至明宏治、嘉靖年间。宏治甲子(1504)年,邹大学中举,倡办私塾义学,大开读书应试之风,后太仆寺少卿邹廷望,解组归里,于宅南创办三乡社学,“邑中子弟咸从之游,自此人才辈出,登贤书者络绎不绝”。 清朝乾隆壬午(公元1762)年,邑庠生邹世溢、陈律言、袁载常三人,参加乡试后返里,驻舟湘邑,登岸游览,见那里有一课会,返乡后即与地方贤达商议,决心创办一个文昌课社,“乐而从者62人”。岁时会文讲学,轮流课士,首任主事是后任宿松知县邹杰(字冠英,号万子,清?乾隆戊子举人)此可谓学校之始。 乾隆甲辰(公元1784)年,地方贤达邹世沂(字洁廷,号龙泉)、彭西川、邹景奎等,为“防闲易疏”,求固定之所,邀集同仁,捐集资材,在此龙潭湾依山傍水之处,创建 澜书院。邹世沂“虽时年七十有三,力已衰迈”,仍“一切竹木砖瓦,不惜亲劳”。历时三载,于乾隆丙午(公元1786)年秋告成。 书院正面为阁,高三丈,可登高远望,阁额书“洄澜”,阁颠奉祀文昌帝君,以宰斯文,故俗称“文昌阁”。阁下遍置座号,一仿贡院考棚规制。内竖正堂,四扇三间,茶厨厕圈俱备。正堂内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圣像,故此堂又称大成殿。学子每日进院,先到大成殿拜孔子,然后入室受课。从此,文昌课社有了固定之所。科举时代,先后有邹廷望、邹晓舟令、邹春笙、邹祖贤等四人进士及第,举人、太学生不计其数,成就了这一时代的辉煌。 首任主事邹杰公元1768年中举后任桂阳县教谕,安徽黟县知县,调繁昌,再调宿松知县,均以循良著称。其为政虽无赫赫声,而所至崇学校、革陋规、击豪强,抚孤弱,雪冤狱,皆有名迹。他任宿松知县时,为县衙公署自撰楹联云:“受一文枉法钱,幽有鬼神明有宪;做半点亏心事,远在儿孙近在身。”他一生清贫,奉公守法。死后无钱安葬。葬后被盗,身首异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