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25年"五一"假期,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5天接待游客3.54万人次,实现零投诉、零事故的"双零"目标,更收获游客如潮好评。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个景区的运营智慧,更是新时代红色旅游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
说到红色旅游,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严肃刻板的展陈、千篇一律的解说。但竹沟纪念馆用实践证明,红色文化完全可以既保持庄重本色,又充满温度与活力。他们独创的"五组一中心"管理模式,将车辆疏导、讲解咨询等关键岗位科学配置,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牌,整个团队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服务特战队"。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让每个服务环节都环环相扣,形成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
时间管理上的创新同样值得称道。在大多数景区固守常规营业时间时,竹沟纪念馆主动将闭馆时间延后一个半小时。这个看似简单的调整,实则蕴含深刻的服务理念:既有效分流了客流高峰,又为远道而来的自驾游客提供了更充裕的参观时间。更难得的是,他们打破传统的整点集中讲解模式,创新推出"半点场"特色讲解服务,将厚重的革命历史分解为生动的小故事单元,让游客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这种"化整为零"的讲解策略,既缓解了展厅拥挤,又提升了参观质量。
安全保障方面,竹沟纪念馆的做法堪称行业教科书。全员安全员制度的实施,意味着从讲解员到保洁员,每个人都肩负着安全守护的职责。那些富有创意的警示标识也令人耳目一新——不是冷冰冰的"禁止"字样,而是以革命文物老照片配文"它们已经80多岁了,需要我们温柔以待",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让规则不再是生硬的约束,而成为游客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服务细节的打磨最能体现一个景区的用心程度。在竹沟纪念馆,游客中心的饮水机旁整齐摆放着一次性纸杯,轮椅等便民设施始终保持最佳使用状态。工作人员践行"三个一"服务标准: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份耐心,这种标准化又不失人性化的服务规范,让每位游客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来自平顶山的游客熊进竹的感言很有代表性:"在这里既学到党史知识,又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热情,服务周到,让人宾至如归。"
竹沟纪念馆的成功实践给我们诸多启示: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仅靠历史资源的先天优势,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服务创新。在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红色景区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在保持教育功能的同时,注重体验感和舒适度的提升。这要求景区管理者既要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又要把握现代服务理念,在庄严与亲切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
放眼全国,像竹沟这样将红色基因与现代服务完美融合的案例正在不断涌现。从井冈山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到延安的智慧导览系统,红色旅游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更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心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五一"实践告诉我们:红色旅游的升级没有终点,服务创新永远在路上。未来,随着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和游客需求的持续升级,红色景区还需要在智慧化管理、个性化体验、跨界融合等方面持续探索,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不仅关乎一个景区的发展,更关系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