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
正值重庆啤酒与参股子公司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下称“嘉威啤酒”)的诉讼拉锯战持续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下称“中国商标网”)显示,重庆啤酒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下称“嘉士伯重啤”)其中一个“山城啤酒”商标注册申请获注册证发文,日期为5月21日。2024年以来,嘉士伯重啤已多次申请相关商标。
对于多次申请“山城啤酒”商标,5月23日,重庆啤酒方面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商标的所有权人,这属于企业对自有商标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保护的常规行为,无需过度解读。”
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的纠纷已持续多年,这场旷日持久的内部博弈正对其经营业绩产生实质性冲击。财报显示,2024年重庆啤酒净利润同比下滑16.61%。叠加啤酒消费市场整体疲软的背景,悬而未决的内部纠纷也为重庆啤酒的业绩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多次申请商标背后
嘉士伯重啤于2024年5月29日密集申请的多个“山城啤酒”商标,终于在时隔近一年后获得了回报。根据中国商标网,5月21日,嘉士伯重啤申请的“山城啤酒”商标(注册号:78897444,国际分类:32)取得注册证发文。根据中国商标网,2024年5月29日,嘉士伯重啤申请关于“山城啤酒”的商标数量高达10多个,此后,嘉士伯重啤也曾多次申请有关山城啤酒的商标。
当下,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尚处于诉讼纠纷之中。根据2024年报,嘉威啤酒是重庆啤酒的参股子公司,重庆啤酒对其间接持有33%股权。据嘉威啤酒2024年8月2日在其公众号发布的声明,嘉威啤酒由重庆啤酒以“山城”啤酒商标使用权出资联合钰鑫集团(即重庆钰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其中钰鑫集团持有61%股权,重庆啤酒持有33%股权,钰鑫工会占6%,嘉威啤酒有权独立生产经营“山城”啤酒品牌,并是“山城”啤酒商标的永久使用权人。
嘉士伯中国公众号在3月14日发布《重庆啤酒:坚决上诉,澄清事实,维护合法权益》文章表示,“对于嘉威啤酒声称拥有‘山城’商标的永久使用权,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重庆啤酒拥有‘山城’品牌的完整所有权,嘉威啤酒无权擅自使用‘山城’商标,包销协议在2029年1月到期后,嘉威啤酒的山城商标使用权也随之终止。”
5月23日,重庆啤酒方面再次明确告诉本报记者,“重庆啤酒对山城商标有完整的无可争议的所有权。新增注册是属于企业对自有商标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保护的常规行为。”
对于多次申请“山城啤酒”商标,重庆啤酒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商标的所有权人,公司会根据实际需要,对公司所有商标的相关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等不同形式进行新增注册。这属于企业对自有商标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保护的常规行为。”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则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主要在于防御性布局,可以通过商标注册巩固法律层面的所有权优势,增加自身诉讼谈判筹码。”
内部纠纷影响业绩
目前重庆啤酒和嘉威啤酒的纠纷主要集中在包销协议层面,根据重庆啤酒2024年财报,2009年1月,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协议期限内,嘉威啤酒将仅生产山城牌商标系列啤酒,且应将其生产的全部啤酒交由重庆啤酒包销,后续鉴于双方对包销协议有关价格条款的履行情况及包销啤酒的累计量差存在疑议,双方又签订多个文件。
不过,5月23日,本报记者从重庆啤酒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山城啤酒中绝大一部分由重庆啤酒自主生产,嘉威啤酒生产占比特别小。”
关于两者之间的主要纠纷,根据重庆啤酒官方资料,嘉威啤酒认为,自2011年起,重庆啤酒存在诸多违约行为给其造成损失。2023年10月,嘉威啤酒以合同纠纷为由,将重庆啤酒诉诸法院;2025年3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重庆啤酒向嘉威啤酒支付3.53亿元,重庆啤酒则表示坚决提起上诉,并重新审视与嘉威啤酒的合作。
在重庆啤酒内部纠纷继续的同时,其业绩也饱受压力。2024年,重庆啤酒营收净利润双下滑,该报告期,其营收为146.45亿元,同比减少1.15%,营收规模被燕京啤酒反超;净利润为11.15亿元,同比减少16.61%;扣非净利润为12.22亿元,同比减少7.03%。而在2021年至2023年,重庆啤酒营收净利润皆处于增长态势。
而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与嘉威啤酒之间的纠纷造成的计提损失。重庆啤酒方面4月份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公司下属实施该包销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啤2024年计提预计负债人民币2.54亿元,相应减少公司净利润1.31亿元。”
在计提完内部纠纷产生的损失后,重庆啤酒对山城啤酒也开始了新的规划。在3月14日嘉士伯中国发布的文章中提到,2025年,重庆啤酒将推出全新“山城”精酿系列。5月23日,本报记者从重庆啤酒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当前该产品已处于铺货阶段,并全部由重庆啤酒自主生产,与嘉威啤酒无任何关系。
本土产品销售承压
需要注意的是,在重庆啤酒内部纠纷持续的同时,其产品销售也在承受压力。
重庆啤酒是丹麦嘉士伯集团在中国的运营平台,产品收入主要依托国际品牌+本地品牌,其中国际品牌有嘉士伯、乐堡、1664、布鲁克林等,本地品牌有乌苏、重庆、山城、西夏、大理、风花雪月、京A等,2024年,两大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36.2%、60.5%。
2024年,重庆啤酒国际品牌营收为53.08亿元,同比增长0.58%,显著低于2022年、2023年的营收增幅,与此同时,在2024年该板块销售量同比增长4.41%,营收增幅与销售量增幅不成正比,在此情形下,该板块毛利率也同比减少1.39个百分点,为53.3%。
本土品牌营收则出现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2024年,重庆啤酒本土品牌营收为88.62亿元,同比减少3.3%,销售量同比减少2.75%。目前国内啤酒行业整体承压,头部企业业绩普遍低迷。除燕京啤酒外,百威亚太、华润啤酒及青岛啤酒等啤酒上市公司表现均不及预期。
对于2025年啤酒行业发展趋势,重庆啤酒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对2025年宏观经济和啤酒行业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2025年随着外部环境逐渐向好和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出,中国啤酒行业将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但竞争加剧、成本波动、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等不确定因素仍然带来挑战。
在外部环境承压的背景下,持续的内部纠纷进一步加剧了重庆啤酒的挑战,“持续的法律诉讼都会持续消耗资源,甚至影响企业战略导致竞争力下降。”蔡学飞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重庆啤酒旗下多品牌接下来发展规划,重庆啤酒方面回复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拥有‘本地品牌+国际品牌’的强大品牌组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的价格带的需求。公司会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保持经营平稳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