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于今日在浙江宁波举行,这一盛会不仅为双方的海关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东欧14国已有126种农食产品准入中国市场,累计注册的境外农产品企业达到3430家。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和不断扩大的贸易规模。
农食产品进口的不断扩围,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外贸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总值达到142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这一增速高于中国进出口整体增速2.5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前4个月,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达到3296.8亿元,同比增长5.6%,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正在不断深化,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不仅体现在农食产品领域,还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近年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通过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双方能够更好地保障贸易安全,提高贸易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关总署在此次对话会上发布的数据,也反映了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的开放态度和积极合作意愿。通过不断扩大的农食产品准入,中国不仅为中东欧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这也促进了双方在农业技术、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为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的优质农食产品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满足了国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海关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双方将继续加强在检验检疫、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贸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ETO外汇认为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农食产品准入的不断扩大,不仅推动了双边贸易的稳定增长,也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