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便于我们在未来为您持续推送类似的文章,也方便您与他人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
文|啖啖
编辑|t
从古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对夫妻中,丈夫征战沙场,妻子则站立在北山之上,盼望着丈夫的归来,最终她化作了一块石碑,这便是著名的“望夫石”。望夫石成为了人们用来象征夫妻深厚感情的比喻,它象征着夫妻间坚定的爱情与无尽的等待。然而,在新藏线K324石碑旁,有一位女人,她在昆仑山上守望了超过二十年,为的只是一个多年前的承诺和一个离她而去的爱人。
无论是南北奔波的货运司机,还是行色匆匆的背包客,每个人经过新藏线时,几乎都会听到一个名字——“昆仑女神”。对于那些初次走这条路线的司机来说,即使他们刚上岗,常走这条路的前辈也会提醒他们,路过K324石碑旁的小石屋时,记得按下喇叭。似乎这已经成为了新藏线司机的一个传统,而这座小石屋的主人,正是被大家亲切称为“昆仑女神”的杨丽。
虽然人们称她为“女神”,并且她的名字里带有“丽”字,但如果你见到她,便很难把她和“女神”这一词联系起来。昆仑山的风沙让她的面容变得蜡黄,头发因长年受风吹日晒而显得枯萎,山上的高碱水更是让她的牙齿脱落,而常年零下的严寒气候,则让她的双腿时常感到隐隐的疼痛。
常年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穿行的司机们,几乎都是杨丽的朋友。每次他们经过时,总会停下来休息,偶尔也会和她聊上一会儿。杨丽总是带着微笑,安静地听着他们讲话。当有背包客向她索要水或问路时,她也会亲切地为他们指点方向,有时也会主动与他们攀谈。然而,更多的时候,她只是静静地站在石屋旁,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望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远方。只有当有人问起她为何在此时,她才会缓缓道出她的故事,讲述她等待的承诺和她要寻找的那个人。
杨丽来自西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艰难。还未成年的她便早早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每天天不亮便起床劳作,照顾弟妹,没能接受过任何正式的教育。尽管生活如此艰难,杨丽依然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快到了适婚的年纪。她与村里一个同样贫穷的男青年走到了一起。那男子心地善良,温文尔雅,杨丽对他充满了敬仰和爱慕,两人很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后不久,国家开启了新藏线的建设,丈夫为了改善家境,决定参加这个庞大的工程。尽管杨丽知道这意味着他们会长时间分别,且她的丈夫会面临许多危险,但她依然没有阻止丈夫的决定。在丈夫临别之际,两人紧紧相拥,杨丽在耳边轻声承诺:“我一定等你回来。”丈夫也答应她:“我一定会回来的。”然而,杨丽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丈夫离开后,杨丽独自一人撑起了整个家,照顾公婆,操持家务。刚开始,丈夫每个月都会汇些钱回家,并偶尔打电话联系,但几年之后,他突然音信全无。随后,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丈夫在工作中遭遇了塌方,不幸去世。家中一片哀嚎,公婆悲痛欲绝,但最终他们接受了丈夫已经去世的事实,并为他做了衣冠冢。然而,杨丽却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死去。她坚信丈夫会回来,因为他曾答应过她。
家人多次劝杨丽放下这段痛苦,特别是父母也劝她考虑再婚,毕竟她还年轻。但杨丽依旧固执地认为丈夫会回来。她心中涌现了一个坚定的想法:如果丈夫真的已经死去,她一定要把他带回家。这个念头不停在她脑海中回荡,她决定去新藏线找丈夫——那个丈夫去世的地方。
尽管家人依然劝她放弃,但由于父母和公婆先后去世,杨丽终于决定独自踏上了这条漫长的寻夫之路。新藏线全长1455公里,不仅是世界上最为险峻的高原高速公路之一,还穿越了多个危险区域,如何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找到丈夫呢?
杨丽毫不气馁,早出晚归,乘车穿梭于各个路段,询问每一个修路的工人是否见过丈夫。很快,附近的工人们都知道了她的故事——一个苦苦寻找丈夫的女人。出于同情,许多工人主动帮她打听消息,尽管有用的信息并不多。终于,某个工人告诉她,曾在K324附近见过丈夫的身影。虽然消息微弱,但这是杨丽第一次听到丈夫的踪迹,她立刻背起行囊,来到K324石碑处。
在那里,她走遍了附近的工地,询问每一个人,但始终没有找到丈夫的任何线索。许多人劝她:“即使他当时还活着,现在也早已不在人世。”但杨丽不愿放弃,她日复一日地打听消息。即便当工程结束,公路建设完工,工人们陆续离开时,杨丽依然坚持留在这里,最终住进了工人们遗留下的小屋。
她站在小屋前,继续问路人是否见过她的丈夫,这一等便是二十多年。她从一个青春美丽的姑娘,逐渐变成了年老的老妇。所有经过新藏线的司机几乎都知道她的存在,也知道她在等待着什么。那些热心的司机,偶尔会替她打听,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给她带来任何好消息。大家心里都清楚,她的丈夫不会再回来了。
虽然如此,司机们依然不时给她送来衣物和食物,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杨丽的小屋常年处于零下温度,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无法取暖。渐渐地,杨丽开始放下寻找的执念,但她依旧住在这座小屋里等候。政府曾提出帮助她下山,但她始终没有答应,内心仍怀有一线希望。最终,政府为她修建了一座更加坚固、安全的房屋,并把它刷成了鲜红色,点亮了她单调的生活。在这片茫茫沙石和风尘之中,红色的房屋仿佛是一盏希望的灯塔。
二十年过去了,杨丽已经不再执着于寻找,也不再频繁拦车询问丈夫的消息。更多时候,她将小屋当作一个司机们的休息站。司机们通过这里时,知道自己距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人们聚集在这里,不再是为了帮助她打听丈夫的消息,而是与她闲聊旅途中的见闻,聊聊山上的新鲜事。即使不停车休息,司机们也会从远处对着她的小屋鸣笛致意。
如今,杨丽依然坚守在昆仑山上,她和她的小红房已经成为这片山脉的一道风景线。司机们友好地称她为“昆仑女神”。没人知道她的丈夫是否会回家,也没人知道她还会等多久,但所有人都深深敬佩她。这份执着,这份坚守,正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难得的温暖与动人。杨丽的故事,是爱情的象征,更是坚持与忠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