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这个夏天,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萤火虫将要“闭门谢客”!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布通知称,因促进华南植物园内萤火虫种群恢复与生态保护,2025年萤火虫季将不开放夜间游览。
通知显示,华南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为萤火虫的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但由于2023年、2024年萤火虫季开放夜间游览带来过度人为干扰,对萤火虫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造成影响。
为促进华南植物园内萤火虫种群恢复与生态保护,园方经研究决定:2025年度不开放夜间游览,集中实施栖息地修复、虫源保育等科学保护工作。
通知内容。
每年5-6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内的苏铁园门前草地等区域成为萤火虫集中分布的区域,吸引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观看和拍摄。其中,苏铁园前出现的主要是黄宽缘萤,而整个植物园内还有包括边褐端黑萤、雷氏萤、大陆窗萤等多种萤火虫分布。(详情见过往报道:宛若仙境!萤火虫现身华南国家植物园,本月进入最佳观赏期)
林中飞舞的萤火虫。
不过,萤火虫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其中,陆生萤火虫喜欢生活在相对荫蔽、潮湿的林下环境,对农药、光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都极为敏感,所以被称为“环境指示剂”。
人类的活动会对萤火虫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太亮的灯光,会干扰萤火虫发出的光,使个体之间难以通过萤火交流;过于靠近,会压缩萤火虫的生活空间、干扰它们的求偶活动。
萤火成片,形成一条林中“银河”。
“只有共同爱护,才能一年又一年欣赏到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华南国家植物园方面曾提醒,在观赏萤火虫时注意保持距离,就能欣赏到更美的萤火虫,希望市民游客能文明观萤。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