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火直烧贴牌作坊。那些在茅台镇租个小门脸就敢挂"酱香嫡系"牌子的皮包公司,现在必须亮出家底。新规白纸黑字写着:代工企业得有自己的酒厂,从粮食进厂到灌装出厂全流程把控。这等于断了"空手套白狼"的财路,去年被曝光的某贴牌酒企,注册地址竟是个修车行,这种荒唐事往后难再上演。
第二把火专治吹牛标签。货架上那些标着"三十年陈酿"却卖九块九的玄学酒,总算要现原形。新规逼着厂家把食用酒精、香精添加剂全写明白,生产地址必须精确到街道门牌。有位山西酒商私下吐槽:"以前标签随便写,现在得按高考作文标准来。"这话不假,光"纯粮酿造"四个字,今后没真材实料可不敢乱盖。
第三把火最狠在溯源。从六月份起,每瓶酒都得带着"电子身份证"上市。监管码一扫,哪个车间出的酒、用的哪批粮食全透明。去年某品牌被查出酒精勾兑却甩锅代工厂的闹剧,今后再上演就得准备好百万罚单。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各家酒企都在连夜升级溯源系统,"比过年扫房还紧张"。
挂着羊头的勾兑酒首当其冲。市面上那些四五十块还标榜"坤沙工艺"的酱香酒,十瓶里有九瓶经不起新规检验。真坤沙酒光粮食成本就要百来块,卖得比成本价还低的,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碰瓷名酒的山寨货也难捱。那些长得像茅台却叫"茅合"、包装仿五粮液偏要叫"五娘液"的滑稽酒,今后标签上得印真实生产地址。河北某镇曾家家户户做高仿酒,现在已经开始拆生产线——毕竟没人愿意把造假作坊地址印在包装上。
偷换概念的酒精酒同样遭重。新规白纸黑字把"白酒"名号留给纯粮酒,勾兑酒只能叫配制酒。牛栏山倒是聪明,早早就把"白牛二"改叫"陈酿白酒",但更多小厂还抱着侥幸心理。某二线品牌经销商坦言:"现在仓库里堆着二十万瓶旧包装,六月份要是卖不出去,全得回炉重造。"
老酒鬼们现在进超市得带三件宝:老花镜、智能手机和计算器。看标签要揪住三个死穴:
看许可证号是不是"亲生"。扫一扫瓶身的SC编号,要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无此人,赶紧撒手。上月曝光的某网红酒,许可证号竟对应着酱油厂,这种魔幻现实碰上一次够膈应半年。
看配料表诚不诚实。要是原料栏藏着"食用酒精"四个字,任他吹得天花乱坠也别掏钱。有网友总结得好:"纯粮酒的配料表比小学生日记还干净,勾兑酒的配料表比化学方程式还复杂。"
看价格合不合常理。记住酒圈真理:便宜未必没好货,但好货绝对不便宜。某直播间的"十年陈酿"卖九块九还包邮,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这价格连酒瓶成本都不够。
站在超市货架前,看着那些慌忙改标签的酒瓶子,忽然想起《增广贤文》里那句话:"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白酒市场这场大洗牌,终究是把选择权还到了喝酒人手里。只是不知道那些习惯了浑水摸鱼的酒企,能不能学会在清水里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