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有游客在稻城亚丁景区突发意外,救治不及而猝死。于是想起自己2018年也和几个朋友去过稻城亚丁,而且我第一次出现了高反的情况。
在家里翻看那次去的照片的时候,发现那次还有一些挺有意思的事情。
那次其实走了两次粪便泥泞的路。一次是进亚丁景区的时候,因为里面是马和人同行,马沿路留下不少屎尿,和泥泞混杂在一起,游客都只能穿着鞋套,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走过这种泥泞路的人可能都知道,如果是干燥一点的牲口粪便,问题不算很大,除了脏一点之外,别的还好。
但亚丁景区是另一种情况,因为天气变化多端,时而放晴,阳光强烈,事儿斜风细雨,有时候是太阳雨。
也就是说,亚丁景区的马粪路其实一直都是潮湿的,和泥泞混杂在一起。即使没有粪便,因为马踩过之后,泥水混杂,人脚踩进去,要拔出来很费劲。
所以,游客只能在这条路两边尽量靠边走,避免踩上马粪,也避免陷入泥淖。
第二次是在中丹藏寨。
中丹藏寨是从亚丁回程时去的,很有意思的一个藏民村落,房子建筑风格是有明显的藏区风格,但又有所不同,因为看上去都带着一个像碉楼一样的凸起的部分。
当地的藏民是嘉绒藏族,着装和汉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自己的认同似乎也并不认为自己是藏民,而是认为自己就是汉人。甚至有些人本来是汉人,因为通婚之类的原因到当地生活,也被当作藏民。
这种情况在民族区域交界的地方不少见,属于从一个民族聚居区到另一个民族聚居区中间的过渡地带,文化习俗和建筑风格,都有明显的民族融合特征。
我们到这个村寨的时候是下午,进村的道路很窄,而且都是在山坡边上的水泥路,尤其是碰到会车的情况,外侧的车轮几乎贴着路沿,感觉随时都有可能翻车,很危险。
吃过饭之后,我们几个在村里溜达着看看,顺便拍照。但走着走着,就发现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而且天色渐晚,逐渐黑下来了。
只好一边走一边问,好在当地虽然老人和我们交流有困难,但年轻人能说普通话,所以有个小伙子带着我们回到了住的酒店。路上和他聊天,说他也出去打工,有时候就在家待着。
第二天一早,在地图上看当地有个什么景点,我们几个就想着上去看看。到了之后觉得也没什么,又不赶时间,所以决定再往上走。
也是走着走着,就发现没有路了,只好沿着一条猪粪路上去,有时候是沿着田埂走,渐渐就没有路了,只能站在高处眺望,朝着酒店大致的方向往回走。
回去的时候也没有找到猪粪路,但有一段从田埂穿过之后,找不到下去的路,只好沿着一条小溪走下去,两边都是石头,溪流长期冲刷,很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在亚丁景区和这次在中丹藏寨爬山的路,都非常狼狈,也很吃力。不过现在想来,也是很有趣的经历。无论是马粪路还是猪粪路,之后就再也没走过了。
那次从稻城返程途中,路过一个草场,有很多藏区牧民在做生意。虽然当时是七月份,但当地藏民都穿着厚衣服,有的小孩穿着厚衣服却光着脚在草地上跑来跑去。
几个朋友轮流和一个牧民一家三口合影,有跟男主人合影的,也有人跟抱着孩子的女主人合影,我们都开玩笑说,也是幸福的一家。
但我们只是稍稍驻足就走了,而他们世世代代都在那片草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