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15日在广州琶洲盛大开幕,本届展会以“有意义的旅游,持久的连接”为主题,聚焦文旅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旅游业标杆企业,广东中旅以76周年盛典为契机,携三大战略级文旅场景重磅亮相,通过极地科技体验、非遗活态传承、音乐文旅融合等多元形式,诠释展会的丰富内涵。
记者看到,现场设置了极地邮轮模拟场景、非遗手作互动区及民歌快闪舞台,观众可一站式感受科技与文化交织的文旅新场景。
值得期待的是,展会期间,报名的市民还可赢取土耳其航空、埃及航空、沙特航空、阿斯塔纳航空、斐济航空、亚洲航空6大航司送出的免费国际往返机票大奖。
科技+文旅:66度邮轮极地体验区满足极地旅行想象
此次旅展中,由广东中旅发布的“中国首艘中资极地探险邮轮”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据悉,66度探险邮轮旗下的“海神号”凭借SUPER 1A 最高抗冰等级(安全航行超300航次),携国际极地科学家团队,为游客定制了南北极深度探险。
展会现场特别打造了66度邮轮极地模拟场景,以机器狗“极地管家”实景演示智能化服务,游客可实现行李搬运、中英文导览,搭配海神号抗寒冲锋衣等专业装备展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极地邮轮的科技服务场景。
记者看到,这一展区以“科技+旅游”为核心,直观呈现了极地旅行的前沿体验,吸引众多对南极、北极旅行感兴趣的观众驻足,提前感受极地探险的独特氛围。
旅行社+地方文旅:立体开发非遗与滨海资源
旅展现场还能吃客家擂茶,品尝虾干、牛肉丸等美食。本届旅展,广东中旅联合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局创新消费场景,推出非遗农产沉浸游、跳岛生态探秘游、海洋牧场研学游三大文旅融合产品。
其中,非遗农产沉浸游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汕尾渔歌为核心,联动“汕农领鲜”公用品牌提升农特产品市场辐射力,融合了海丰麒麟、捷胜泥塑等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出“非遗技艺传承+农产工坊手作+文创IP定制”深度体验线路,为汕尾文旅注入“非遗赋能、农产增收、文创增值”的多元动能。
跳岛生态探秘游则串联红海湾、龟龄岛、江牡岛等汕尾特色滨海资源,结合海洋运动、生态研学与海岛露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蓝色休闲生活圈”;
海洋牧场研学游依托汕尾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资源,推出“从渔排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验项目,推动旅游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
据广东中旅市场推广中心总经理彭杰介绍,今年该社还将与汕尾市文广旅体局进行开渔节相关活动策划,“正如今年广州旅展的主题‘有意义的旅游’,消费者正在从走马观花转向更注重在地文化等深度体验,这也是广州国际旅游展持续向大众传递的旅游观念变化。”
音乐+文旅:“唱游山西”赋能黄河文化
展会现场,广东中旅组织的百人大合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据悉,该社在今年联合山西文旅集团发布了“唱游山西”文旅IP,以“音乐+旅行”为核心,为老广创新设计出三大主题线路:
黄河民谣之旅:沿黄河流域走访古村落,结合民歌采风、非遗戏曲互动,打造沉浸式音乐采录体验;
长城史诗之路:在雁门关、平型关等长城遗址举办户外音乐会,以交响乐、摇滚等形式演绎边塞文化;
太行山水诗篇:联动乡村民宿与自然景区,开展森林音乐节、星空民谣夜等主题活动。
“游客可跟随音乐家、文化学者深度探访山西,用旋律记录旅途故事,实现‘一曲一景一情怀’的情感共鸣。”彭杰表示,将始终以“创造有意义的旅行”为使命,深耕“旅游+”战略,为游客提供更具深度的精神之旅——本次推出的66度极地探险邮轮、非遗+研学、音乐文旅等场景,正是对文化传承与科技赋能的实践探索。
文、图 | 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朱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