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故乡农村,在家门口寻找就业机会。他们将农村的美丽风景和特色美食,精心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乡旅名片,从而将乡愁转化为增收致富的宝贵资源。
返乡逐梦:烘焙师的乡愁变现之旅
苏甜天曾在城市中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烘焙经验。自2013年起,她先后在“瑞可爷爷的店”等知名烘焙品牌中学习与工作。谈及烘焙,苏甜天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制作甜品的过程总是能让我平静下来,在小小的烤箱里闻着香甜的味道能让人感到愉悦,这也是我想给村民分享的,把这份美好的感受融入甜品之中,让大家都吃到美味健康又实惠的小蛋糕。”
化想法为行动,她只用了两个月。2021年6月她回到家乡贵溪上清镇上,开设了一家小店,名叫“食光便利店”,贩卖自制烘培和零副食、日用品等。
困境突围:“食光便利店”摇身一变“治愈系空间”
但现实的残酷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她的心头。面对寥寥无几的顾客,她常常望着积灰的玻璃柜台发呆——那些在烤箱前迸发的灵感火花,为何在现实经营中黯淡无光?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江西贵溪市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贵溪烟草)客户经理朱仙仙的一次走访中。她深知在乡村开店的艰辛不易,于是按照“一店一策”的原则从产品陈列到营销策略都给予了苏甜天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面包柜台放在进门口,利用食物香气吸引顾客。”
“近年来年轻人都热爱拍照打卡,可以增设一个休闲区,为顾客提供一个打卡、聊天的地方,大家口口相传,都愿意来坐坐,店里也会越来越热闹。”
“商品陈列一定要整洁、明了,要按照商品的品牌、规格和价格排列,确保顾客能够轻松找到商品。”
在服务农网客户的实践中,客户经理朱仙仙深入调研客户实际需求,精心定制个性化的店铺“焕新”服务方案。她秉持“一对一精准指导、手把手细致教学”的服务理念,全程跟进客户店铺改造升级工作。从优化店面整体布局、提升店容店貌,到协助客户打造特色消费体验区与便民服务区,不仅为乡村店铺注入温暖与活力,打造出舒适贴心的消费空间,也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商业环境的整体形象,为乡村“颜值”增添亮丽色彩。
图为朱仙仙带领贵溪烟草志愿服务队改造商品陈列
在专业建议的启发下,店铺开启“一键美颜”模式:门店环境窗明几净,商品陈列井然有序,左侧是整齐的烘焙区,新出炉的面包氤氲着香气;中间货架上日用品分类明确;休闲食品区利用颜色搭配营造出层次分明的色彩美感;柜台上先进的收银系统配备齐全……整个店面整洁有序,充满现代感与便利性。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新添方桌木椅,旁边竖立着“我在上清很想你”的绿色招牌十分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成为吸引外地旅客打卡的“景点”,更成为街坊邻居的“乡村会客厅”——清晨,总能看到老人们在棋盘厮杀的场景;午后,年轻人们排队来份精致的下午茶;傍晚,放学的孩子挤在桌前分食一块蛋糕。
数字破局:乡野小店的流量逆袭战
如果说店铺的改造让小店有了“颜值”,那么数字化经营则赋予了它“灵魂”。苏甜天在朱仙仙的鼓励下,大胆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她建立了微信群,将小区的居民拉入群中,顾客们可以在微信上轻松下单,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务。她的微信联络簿从几十人激增到上百人,群里不仅飘着“姐姐,我想来份下午茶,要一份麻薯和一杯奶茶,麻烦您准备一下送过来。”“苏老板,我的腿脚不太方便,我购买的粮油可以帮我送上门吗?”的订单消息,更串联起乡村特有的人情温度——有人在群里借云南白药,立刻有三家邻居响应;孩子咳嗽要喝银耳雪梨水,热心阿姨分享老家的传统做法。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苏甜天又将视野瞄准年轻人的社交密码:牢牢抓住他们所需的“文化认同和情绪价值”,在当下最火热的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上发力。在小红书打卡#食光便利店并配上拍摄的精美图片即可送自制小礼品一份;在微信朋友圈晒图集18个赞即可送现做奶茶一杯;甚至有美食博主专程来拍探店视频,镜头扫过摆满绿植的休息区,记录暖光灯下妈妈辅导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孩子的照片竟一跃获得几百赞。这个藏在乡野的小店,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
苏甜天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生命不息,学而不止”。如今的她正筹备着抖音直播间,迫不及待将自己的创业故事、经营心得分享给更多人。谁说乡村小店只能守旧?当匠心遇上巧思,乡村小店也能释放出超乎想象的大能量。(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