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跟我一样,属于没“断奶”的酸奶爱好者,你一定想问:“新标准对我们喝的酸奶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更好喝?是不是更健康?”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
其实这次新国标的变化挺有意思的。它不是大家想象中一板一眼冷冰冰的条文修改,而是藏着不少和咱们健康、口味甚至钱袋子相关的小细节。在十余条更新中,下面这3条关键变化,极有可能悄悄改变你手里的那杯酸奶,让它焕然新生~
变化一:酸奶可以“浓缩”了,蛋白质含量可能更高!
过去,参照旧国标,酸奶只能使用生乳或奶粉做原料。结果导致以“复原乳”作为原材料的酸奶被很多人误解为“品质堪忧”,虽然人家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这几大主要营养素的含量方面,压根没啥大毛病,只是少了一些免疫蛋白、活性酶及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但,人家妥妥符合国家标准,并不属于品行恶劣产品。
新国标允许使用一种叫“食品工业用浓缩乳”的原料,即:通过膜过滤等技术,将生乳脱除一部分水分甚至部分乳糖,使其“浓缩”。就营养素的保留及营养价值而言,现在的乳制品加工工艺已经完全可控到“无伤害”——也就是几乎不改变。大家可以把浓缩乳简单理解为如同“浓缩咖啡”——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含量少了,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的含量相应提高了。
这项修改,极大避免了消费者对诸如“复原乳”营养价值的误解。我个人觉得蛮好的~
你可能要问:听上去不过是减少了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某些生产成本(比如原材料运输成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有了更多“高蛋白酸奶”的选择!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一部分以蛋白质含量超高为卖点的高端酸奶(蛋白质含量可高达6g/100g,是普通酸奶的2倍),能让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的人“喝一杯抵两杯”。但,这类高端酸奶品类有限、竞争对手少、价格相对高且不一定能随处买到。在新国标实施后,相信“蛋白质含量可自由选择”的酸奶品类会更普遍。这对于一部分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的人群,比如进食量有限但需要高蛋白高钙摄入的老年人、想增肌减脂的减肥人群和/或健身党、不喜欢吃肉蛋鱼虾的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创造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不过,浓缩工艺本身成本不低,这类酸奶的价格可能略贵。就算是因为产品的普遍性而让业内竞争更激烈,价格不排除会相对亲民,但,只要蛋白质含量高,价格肯定会高于普通蛋白质含量的酸奶。所以,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小伙伴们,普通酸奶也完全OK,关键要看配料表里的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发酵乳≥2.9g/100g,风味发酵乳≥2.3g/100g)。
变化二:“酸掉牙”的酸奶可能变少,口感更友好
没有甜味助力,纯酸奶的酸度会让很多希望“减糖生活”的人望而却步,而加糖酸奶的糖含量又让希望健康生活的消费者肉疼加牙疼。结果,很多人宁可不喝酸奶,也不想在无糖原味酸奶的口感和加糖酸奶的健康指数之间做选择……(说好的成年人all in呢?)
这下好了!新国标悄悄把酸度的最低要求从≥70降到了60。别小看这10度的酸度差异,它意味着原味酸奶的口感可以更温和——就像咖啡的酸度分级,酸味降一档,对口味敏感和/或胃敏感的人更友好。
那么,为什么要调整酸度呢?
过去,为了达到旧国标要求,乳企有可能过度发酵,从而导致酸奶酸涩、乳蛋白结构变粗糙。为了增加适口性,不得不添加较多的糖来平衡口感。对于喜欢吃酸奶的人而言, 每天200克左右的酸奶就会带来将近12-15克添加糖的摄入……这对于本来就应该限制添加糖摄入量的一部分人群,比如儿童青少年,绝对是不可小觑的糖量!
新国标将酸奶的酸度限值下调,这对于乳企和消费者而言,是双赢的措施:乳企可以使用产酸更温和的菌种、适当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甜味剂的使用量,使得酸奶产品在保证益生菌活性 +增加口感顺滑度的同时,更利好于控糖人群。而乳企自身也能降低生产成本——你好我好大家好!
爱心提示:酸度≠营养价值!酸度降低不代表乳酸菌减少,只要包装上写着“乳酸菌数≥1×10⁶CFU/g”,活性就有保障。
变化三:包装上的字变“老实”了?选酸奶更省心
新国标另一个超贴心的变化,就是逼着酸奶包装“说真话”:
加了奶粉必须写清楚:如果用奶粉还原成牛奶后制作酸奶,必须标“复原乳”,且字体不能比产品名称小。
杀菌酸奶不能假装自己是“活的”:有些酸奶发酵后会高温杀菌(保质期更长,但没有活菌),现在必须标明“热处理发酵乳”、“ 热处理风味发酵乳”、“热处理酸乳/奶”或“热处理风味酸乳/奶”。
脂肪含量一目了然:产品名可以直接写“全脂”“低脂”,不用翻到背面看小字。
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举个例子:如果你买酸奶是为了吃到点儿活菌(不管这些活菌一路溜达到肠道后还能活几只),当你看到“热处理”标签,就能笃定它没有活菌,可以果断放下。如果想控热量或控脂肪,能够一目了解直接选包装上写着“低脂”的产品。如果你买酸奶不仅为了活菌,还为了原乳中的其它活性成分,“复原乳”标识能帮你一眼确定它不是你的菜。
总结:新国标下,挑酸奶记住这3点
高蛋白需求→找配料表含“浓缩乳”或蛋白质≥6g的酸奶;
怕酸又想控糖→选酸度低、无糖的温和款;
功能性需求→活菌酸奶认准“乳酸菌数≥1×10⁶CFU/g”,避开“热处理”标签。
至于 新国标何时开始实施?记住这个日期: 2025年9月16日!
最后想说,国标的调整其实在倒逼行业进步:让好产品更容易被看见,让“浑水摸鱼”的商家藏不住。下次买酸奶时,不妨多看一眼标签——毕竟喝进肚子里的东西,值得咱们多花10秒钟认真选。
你有过被酸奶包装误导的经历吗?欢迎留言分享,帮大家避雷!另外,有用的知识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别忘了转发给你在意的爱喝酸奶的TA哦~
(备注:本文仅做科普,具体产品选择请根据个人需求判断)
—— 全文终 ——
(文中用图来自网络)
记得给公号哦
否则可能随时找不到我
遂谦碎碎念
酸奶再好,也不要贪杯哦~
作者简介
刘遂谦:澳洲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APD),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澳洲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MND),同时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证书,临床营养师,科普工作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爱孕产妇健康公益活动专家团成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营养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婴幼儿辅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Krause营养诊疗学》等译著的翻译委员,众多杂志及媒体营养专栏作者,曾主编过五套母婴类图书,著有《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一书。20年面对临床老幼孕产病患,认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医者帮助和疗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