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与成都有着千年渊源。从战国《龟画芙蓉》的神秘传说,到五代后蜀“四十里锦绣城墙”的浪漫盛景,再到1983年正式成为市花,它不仅是成都的象征,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五一”假期,前来成都市植物园游玩的市民游客,在此见证了一场“园中芙蓉”与“画上芙蓉”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
展览现场
5月5日,在成都市植物园青少年植物科普馆临展厅,“花开四季——杨学宁芙蓉花油画作品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现场,成都市植物园提供的包含太空芙蓉、醉芙蓉等12个特色品种的活体花境,与艺术家杨学宁的《光色交响》系列油画形成互文关系。新育成的“锦绣金”品种与油画芙蓉《金秋花舞》的金色笔触,太空芙蓉的星云状纹理与斑斓的芙蓉油画色彩,共同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成都市植物园自1983年建园之初,便将芙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历经四十多年科研攻关,现已建成占地18000平方米的芙蓉专类园,收集了国内外芙蓉资源241份,目前木芙蓉资源保有量为世界第一,2020年获批国家芙蓉种质资源库。通过太空育种培育的“太空芙蓉”系列,开创了木芙蓉航天诱变育种的先河;并通过基因组测序、花期调控等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芙蓉花期从90天延长至180天的重大跨越。
展览现场
作为成都市芙蓉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学宁的艺术生涯以芙蓉为核心,将中国绘画意境与西方油画技法结合,开创无枝干“芙蓉意象”表现体系,形成清雅明丽的美学符号。近年来,成都市植物园与杨学宁展开合作,共同推出美术作品展、公益科普活动、学术研讨会和相关科普读本。杨学宁近年创作的《蓉城双骄》《熊猫献福》系列作品,巧妙地将成都两大文化符号——熊猫与芙蓉融合,用艺术语言重构城市文化记忆,让成都市花绽放出崭新的时代光彩。
本次展览自“五一”假期对外开放后,预计将持续展出至今年12月31日。市民游客可前往成都市植物园,欣赏一场科学与艺术交织的芙蓉盛宴,邂逅跨越千年的浪漫约会。
(记者 余如波 摄影 韦维)
上一篇:公安,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