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与城市相遇,青岛的每一帧风景都成了流动的胶片。2025年五一假期,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爱看电影嘉年华》大型直播活动的热度延续,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的城市,正以“影视+文旅”的跨界叙事,吸引全国影迷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光影漫游。从星光岛的科幻舞台到老城区的百年影院,从东方影都的工业巨制到八大关的天然影棚,青岛的文旅版图因电影而焕发新生。
四大主题线路:解码青岛的“电影基因”
结合《爱看电影嘉年华》的热度与青岛市文旅局发布的“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我们为影迷梳理出四条深度体验路线,覆盖科幻、历史、文艺与海洋四大主题。
未来镜像:东方影都的科幻奇旅
核心景点: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青岛电影博物馆、星光岛《青秀》秀场
作为《流浪地球》《封神》等史诗巨制的诞生地,东方影都的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与虚拟制作平台,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电影工业的“硬核实力”。在影视产业园,游客可体验动态捕捉技术,甚至参与微缩版“太空电梯”场景的搭建。
毗邻产业园的青岛电影博物馆,则以“山海之间,光影百年”为主题,展出早期放映机、电影海报及《流浪地球》道具模型。ARRI虚拟拍摄体验区让游客化身“导演”,在绿幕前演绎属于自己的科幻片段。
夜晚的星光岛,不可错过山东首个高科技舞台秀《青秀》。这场以“八仙过海”为蓝本的水幕大秀,融合全息投影与造浪系统,将神话传说变为视听奇观。
时光胶片:老城区的百年影史
核心景点:1907光影俱乐部、中国电影院、八大关风景区
青岛与电影的渊源可追溯至1898年德国摄影师拍摄的早期纪录片。位于湖北路的1907光影俱乐部,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影院“水兵俱乐部”,如今化身为电影主题餐厅与博物馆,陈列着百年放映设备与胶片。
中山路的中国电影院(原山东大戏院)则承载着更深的民族记忆。1931年,胡蝶在此为《歌女红牡丹》剪彩,开启中国有声电影时代。五一期间,影院特别推出“手摇放映机体验”,让观众触摸胶片时代的温度。
八大关风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父母爱情》《最好的我们》等剧在此取景。紫荆关路的梧桐、山海关路的欧式别墅,皆是镜头下的经典背景。游客可跟随《抓娃娃》的拍摄路线,打卡“西虹市”原型——大鲍岛里院。
海洋叙事:从银幕到现实的“蓝海浪漫”
核心景点:奥帆中心、青岛极地海洋公园、石老人海水浴场
《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的起点——西海美术馆外海滨步道,已成为科幻迷的朝圣地。而奥帆中心的“蓝海珍珠号”游船,则复刻了《海洋天堂》中父子相依的温情场景。夜游浮山湾时,海军节主题灯光秀与电影取景地重叠,呈现“海天一色”的梦幻。
极地海洋公园不仅是《黄雀在后!》的取景地,五一期间更推出“深海影院”互动展,通过VR技术让游客潜入《环太平洋》的机甲战场。石老人浴场则因直播中的日出音乐会,成为影迷清晨打卡的“仪式感”起点。
文艺新生:美术馆与老街的诗意碰撞
核心景点:西海美术馆、大学路咖啡街、太平角万博汇
西海美术馆的《中国电影百廿肖像展》,以120幅影人肖像串联起青岛与电影的百年渊源。毗邻的滨海步道,曾是《流浪地球2》的取景地,游客可在此眺望“太空电梯”的视觉原型。
大学路咖啡街与太平角万博汇,则将文艺进行到底。前者聚集了以电影为主题的咖啡馆,如《婚内婚外》取景的“太兴里”;后者由历史别墅改造,莫奈花园酒店、黑森林音乐餐厅等业态,让建筑本身成为“可居住的艺术品”。
文旅融合:电影IP如何激活城市消费
青岛的影视旅游不仅停留在观光照相,更通过场景化体验与跨界联动,拉动消费升级。例如:东方影都融创乐园推出一票通玩,游客可在VR过山车与保龄球馆间自由切换;青岛电影博物馆联合周边餐厅推出“电影套餐”,如《博物馆奇遇记》主题演出票;私人影院与火锅包厢在青岛兴起,满足影迷“边看经典老片边涮火锅”的个性化需求。
据统计,五一期间青岛影视主题线路的预订量同比上涨40%,其中“亲子电影研学”与“科幻工业游”最受青睐。
从《劫后桃花》到《流浪地球》,青岛始终是中国电影的重要注脚。而如今,这座城市的文旅叙事正从“被动取景”转向“主动造梦”——电影不再是风景的附庸,而是激活城市记忆、塑造文化认同的核心动力。正如《爱看电影嘉年华》直播中的那句台词:“青岛的光影故事,在潮起潮涌间续写着新的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克)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上一篇:#人设出圈指南 东北话说唱!
下一篇:山东淄博:乐享小长假 沉醉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