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在会城北为省会主山,由白云山逶迤而西,跨郡而耸起,东西延袤三里余,俯视三城,下临万井,为南武之镇山。”清道光年间《白云越秀二山合志》的数十字记载,正是越秀山与广州城市历史相融合的写照。
越秀山历来是广州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也是文化名城最早开发的风景区之一。越秀山为白云山的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东西绵延1.5公里,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和标志,历代多次被列入“羊城八景”中。今年“五一”,市民游客在越秀山尽情享受自然疗愈,感受人文滋养。千年名山,尽显一城风华。
八景评选史:越秀山相关景观多次入选
岗峦起伏,树木葱葱,越秀山像一条巨大碧绿的丝带,覆盖在广州大地上。游览越秀山,广州的历史文化画卷徐徐展开。越秀山早在西汉时期便是登临胜地,正是由于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秀美的自然风貌,在历代“羊城八景”中,与越秀山相关的景观入选次数最多。
细细数来,宋代的“菊湖云影”描绘的是越秀山东南麓开凿的人工湖景色;元代的“粤台秋月”,展示的是月明风清的秋夜,古越王台上迷离、斑驳的画面;明代的“粤秀松涛”“象山樵歌”以林木繁翳之势取胜;清代的“粤秀连峰”“镇海层楼”是因冈峦起伏的自然风貌和镇海雄楼的人文景观成为当时广州城的翘楚。
1921年,孙中山常在越秀山读书治事,倡议将越秀山辟为公园。1925年底举行公园开放典礼,这便是越秀公园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越秀公园陆续扩建,成为广州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1963年,羊城晚报评出新中国第一组“羊城八景”;1986年,广州市政府再评“羊城八景”;进入新世纪,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评选出“新世纪羊城八景”。三次评选中,越秀山景色分别以“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入选。
当时间的车轮飞转到2011年,紧抓广州亚运会这一盛会举办契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起“羊城新八景”评选,引爆全城关注。“羊城新八景”之一的“越秀风华”,首次将越秀山、镇海楼、五羊雕塑、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等景点相连,摆脱过去孤立景点的评选方式,串景点为线。这是一座历史的山,也是一座文化的山,广州的城市格局在此构建,现代风貌在此融合。
今日逛八景:自然人文交融共生
广州流传着一句俗语“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这里说的“五层楼”就是位于越秀山上的镇海楼。镇海楼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镇海楼多次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越秀层楼”等美名入选羊城八景,享“岭南第一胜概”之赞誉。
矗立于越秀山蟠龙岗顶的镇海楼,最初名为“望海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当时,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北城垣修筑至高峰耸立的越秀山,并修建了这座雄伟的城楼,俗称“五层楼”,又称“望海楼”。
至明代中期,望海楼更名为“镇海楼”,取雄镇海疆之意。六百多年来,镇海楼屡经毁建,但基础和侧墙还是明代旧物,古貌依旧。1929年,广州市政府于此筹办“广州市立博物院”,1950年,正式改称广州博物馆,并沿用至今。
在这里,自然与人文交融共生、不断滋养。5月2日,市民游客排起长队,等待进入广州博物馆参观。今年“五一”假期,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广州博物馆文创商店正式开张,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这是广州博物馆围绕馆藏文物研发的原创文创产品的首次集中亮相,首批文创围绕广州博物馆馆藏重点文物(如一级文物錾胎珐琅金鼎)、馆内体积最大的文物(镇海楼)等高人气文物进行衍生设计,文创类型包含文物冰箱贴、金属书签、文物雪糕等轻量化的产品。
此外,假期期间,越秀公园为市民游客打造了自然疗愈径,将越秀山的文化历史与生态康养相结合,并融入广州文化与中医养生,打造独特的自然疗愈体验。公园还开展研学、艺术展览、表演活动、潮玩派对等,打造市民疗愈身心的栖居之所。
老八景新活力:“微改造、精提升”换新颜
走进越秀公园,在茂密林荫间拾级而上,站在明代城墙遗址上眺望,曾经作为城市北界的越秀山,早已经被包围在城市中央,眼及之处的“羊城八景”,随着时代变化而焕发新活力。
一系列盛事盛会在越秀公园展开:越秀公园是历年迎春花会的举办地,迎春花会从每年除夕开始,与传统花市接续,成为广州人欢度春节的民间盛会;从2012年起至今,广州最大的新春花灯展——越秀公园新春灯会已成为新春佳节的广州文化名片之一,“行花街、逛灯会”成为广州人过年的保留节目。
湖天一色,鱼群在摇曳的水草来回穿梭,黑天鹅、鸿雁在湖面嬉戏游弋,蓝孔雀在湖心岛惬意踱步……漫步在越秀公园东秀湖畔,多样的绿植、灵动的小动物让市民游客们流连忘返。自2022年起,越秀公园探索“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品质化、多样化的湖岸景观、古城墙文化,以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深化越秀公园生态多样性建设,提升公园颜值,提高市民的获得感。2023年6月,越秀公园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
如今,越秀公园打造广州地标式的大型综合类公园,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广阔的休闲游憩空间。秀丽山水与历史人文在此齐辉共舞,亭台廊榭点缀于曲水绿波之间,越秀山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成为镶嵌于繁华都市的璀璨明珠。
统筹|刘云
执行|梁怿韬 陈玉霞
文、图|记者 严艺文
题图|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