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雙休,在傢露營
仿佛一夜之間,“露營風”吹遍瞭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身邊的咖啡店、餐廳,甚至酒吧都走起瞭一股相似度極高的“露營風”,蛋卷桌、露營椅、露營燈隨處可見。連年輕人的出租房也“露營風”瞭,美還是其次的,著重在於搬傢方便,真正的“說走就走”。
都2023年瞭,露營還沒過時嗎?
這個春天,你要去露營嗎?/圖蟲創意
從野餐到露營的火爆,不難看出大眾將對旅行的渴望寄托在各種戶外活動上。
盡管如今旅遊業已經逐漸回暖,不少人都在計劃著下一個旅行目的地,但並不妨礙露營的熱潮從室外火到瞭室內,甚至演變成瞭一種時尚的風格——“露營風”。
熟悉的咖啡店不再走“性冷淡”路線,紛紛換上瞭蛋卷桌和露營椅。
酒吧吧臺的高腳凳也沒那麼受歡迎瞭,更多人喜歡窩在一旁的露營椅,圍著露營燈促膝長談。
就連燒烤店裡也放上瞭露營桌、烽火臺,讓不擅廚藝的顧客過一把“野炊”的癮。
現在咖啡店要是沒幾把折疊椅、沒幾張露營桌,就落伍瞭。/圖蟲創意
在戶外露營似乎還不夠過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瞭“居傢露營”——將出租屋變成露營地。
鋪上一塊假草坪或者大地毯,搭上一個帳篷,擺上蛋卷桌、露營椅、幾個收納箱,再打開一盞溫暖的露營燈,架上幕佈和投影儀,準備一壺熱茶和各種小零食。經過“露營風”改造後,原本毫無生活氣息的出租屋,頓時變得生機勃勃。
在綜藝《我獨自生活》中,韓國歌手宋旻浩展示瞭自己“露營風”的傢。
宋旻浩是“露營狂”,傢裡的大餐桌、軟沙發經常受到冷落,反倒是那張小小的露營桌、定制的露營椅更得他歡心。
有大餐桌不用,非要擠在小小的露營桌。/《我獨自生活》
休息日的早餐,小小的露營桌擺滿瞭各式餐點,坐在定制的露營椅上,他還能隨手拿出一支噴槍來加熱冷掉的食物。
真正熱愛露營的人,大概都希望將自己的傢佈置成“露營風”,實現隨時隨地去露營。
用噴槍加熱冷掉的年糕串,慕瞭。/《我獨自生活》
日本知名戶外雜志《GO OUT》,有一個固定欄目“GO OUT LIVIN”,每期會拜訪一位熱愛露營生活的人,展示他們是如何佈置自己的傢。
看完他們的傢,你會發現:隻要發揮想象力,各種露營用品都能在傢裡找到新的位置。
比如,露營時用的保溫箱,可以變成傢裡的蔬果籃、收納箱。
露營時用來搬運工具的手推車,可以成為傢裡囤貨、取快遞時的好幫手。如果再加上一塊小桌板,就變成瞭一張可移動、能收納的小茶幾。
露營時氛圍感十足的露營燈,可以成為傢裡的一盞小夜燈,或者是起夜時的指路明燈。
“露營風”的傢,有屋頂的“野外”。/《GO OUT》
當然瞭,對不少熱愛露營的戶外愛好者而言,既然有一大堆的露營裝備,為什麼不直接放在傢裡用呢?
走進大鯨的客廳,你可能會誤以為自己走進瞭一個大帳篷。
冒著白煙的燒水壺、色彩斑斕的露營椅、漂流木做的露營燈……擺滿客廳的露營裝備,隻是大鯨“傢當”的一部分。“大型的帳篷我都會放在車裡,平時開車開到哪裡想露營瞭,就會停下來。”
露營愛好者大鯨基本上每個周末都會出門露營,但遇到瞭工作太忙或天氣不佳的時候,她就會來到自己的“露營客廳”——“可以短暫地從工作裡逃出來,來這裡假裝自己在野外。”
大鯨傢的“露營風”客廳。/《100個中國女孩的傢》
可以說, 露營已經從一種戶外活動,變成瞭一種生活方式。
《黑暗榮耀2》中,男主角周汝正在自己的別墅裡為女主角文東恩搭瞭一頂帳篷,成為瞭無傢可歸的文東恩暫時的“避難所”。
帳篷裡,星空般的燈串發出暖黃的燈光,還有舒適的地毯、松軟的靠墊,都是一心復仇的文東恩不曾擁有過的微小的溫暖。
韓劇主角在豪宅裡搭帳篷,是情趣。而年輕人選擇在出租屋裡走起“露營風”,更多是因為生活。
誰不希望傢裡有一個這麼溫暖的角落?/《黑暗榮耀2》
在一、二線城市獨自打拼的年輕人,大多隻能租住在狹小逼仄、沒有太多生活氣息的出租屋。
據DT財經統計,北上廣深的待租合租房面積平均數在11.6平方米到15.7平方米之間。
而一個5平方米的空間,在北京的平均月租金要1945元,深圳要1626元,上海和廣州要1200元左右。
對蝸居青年而言,“露營風”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DT財經
在10平方米的房間裡,可能隻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但如果換成“露營風”,你可以在睡覺時放下帳篷,在休閑、用餐時換上露營桌和露營椅。
“露營風”的多變性,讓狹小的居住空間具備瞭更多功能,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隨時轉換成“臥室”“客廳”“廚房”等。
在“開門就是床”的空間裡,輕巧易收納、用途多變又時尚新穎的“露營風”自然成瞭年輕人的最佳選擇。
到瞭周末,還能拉上現成的露營裝備,約上三五好友,到周邊的公園、營地露營,性價比拉滿。
阿笠博士經常帶著小朋友去露營。/《名偵探柯南》
搬傢是“飄一代”的痛點,年輕人工作流動率高,搬傢幾乎是常態。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2020年大學畢業生租住藍皮書》顯示,“工作地點變化”是大學畢業生頻繁搬傢的最主要原因。
將所有東西歸納整理、打包裝箱、搬進貨車,到瞭新傢一切又要“倒帶”重來。毫不誇張地說,搬一次傢真的跟全身蛻一次皮差不多。
再者,一些花瞭“重金”購買的大件物品,比如櫃子、沙發、健身器材等,很可能因為帶不走、放不下等種種原因,隻能丟掉或轉賣。
便攜、易收納的露營用品,對“搬傢黨”非常友善。/圖蟲創意
所以,“能不能搬走”漸漸成為租房青年購買傢具用品時的第一考慮因素。此時, 方便攜帶、輕盈易收納的“露營風”傢具的出現,解決瞭“搬傢黨”的一大難題。
露營用具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瞭便攜性、易收納、美觀性等功能,和租房青年的需求不謀而合,自然備受青睞。
當然瞭,如果你是一個“極繁主義者”,即便走起瞭“露營風”,搬傢可能也會是一件難事。因為你可能需要更多:大型帳篷和天幕、行軍床、充氣墊、廚具餐具、手沖咖啡套裝……
露營初學者宋旻浩的購物清單。/《春季露營》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熱衷於自己動手改造生活空間的年輕人,“露營風”是最好的入門試煉。
不少露營用具都是打開就能用,適合獨居青年一個人安裝、組合,將房子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露營風”豐儉由人,你可以上小紅書搜索攻略“花半個月工資把露營風搬進室內”“花1500元改造的露營風臥室”“500元搞定全套露營裝備”,也可以為自己的喜好一擲千金——買一張上千元的定制露營桌。
UP主從國外淘回來的,價值2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064元)的露營桌。/B站@武子慕
B站UP主@小寶不摸魚 用視頻記錄瞭自己一個人將出租房改造成“露營風”的全過程,他在深圳租瞭一個800元/月的單間,放上榻榻米架子,搭起帳篷,擺上地毯、折疊桌椅,再架上投影儀……
一個原本空無一物,隻有四面水泥墻的單間,隻花瞭半個月工資就改造成瞭充滿生活和時尚氣息的傢。
可以說,“露營風”改造不需要很多的技巧和經驗,有手就能裝,再也不怕“隻有眼睛學會瞭”。
露營要像居傢一樣舒適,居傢也要像露營一樣自在。/《一人露營》
即便暫時無法進行全屋“露營風”改造,打造一個休閑的“露營角”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在陽臺或者臥室的一角,鋪上地毯,放上小桌子、露營椅,再來點氛圍感的裝飾品——綠植、香薰、露營燈等,再放上幾本書或者一個小音箱,一個獨屬自己的露營風“發呆區”就完成瞭。
豐儉由人、實用性高、容易實現,露營“基因”實在與當代年輕人的生活高度適配。
小紅書上有許多“露營風”改造攻略。/小紅書
“每一個即將租房的畢業生,都會被告知,應該先去看看偉福的房間。”黃燈在《我的二本學生》中提及的這個房間,許知遠曾經去走訪過。
那是在廣州龍洞,房租900元的城中村民房的頂樓。與喧囂、繁雜的城中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偉福一絲不亂的“西裝頭”、筆挺幹凈的西裝、陽臺上閃爍的燈串和充滿文藝氣息的房間。
偉福的房間。/《十三邀》
“一顆裝扮和點亮生活的心,是他畢業之後,所能抓住的唯一確定的東西。”(黃燈《我的二本學生》)
用心裝點自己的生活,無論什麼風格,都值得被欣賞。
參考資料:
【1】宅傢裝備不荒廢,4步打造露營風,24小時“生活在別處”!丨奕彩戶外
【2】中國人平均搬傢超10次?29歲搬傢12次,有人一次險些倒賠上萬丨谷雨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