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青島日報社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21期協商活動舉行。政協委員、專傢學者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文旅為帆,逐夢深藍,擦亮青島海洋旅遊名片”主題展開討論。在傾聽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在商量中匯集力量,解決問題。
青島,以島為名。未來,海上旅遊也將因島而興。
碧波環繞間的120個海島,如同一顆顆蒼翠如黛的黃海明珠,散落在青島的海岸線上,孕育著海洋旅遊的無限潛能。未雨而雲,先日而曙的靈山島;承載千年瑯琊文化的齋堂島;風光絕美,似海上仙山的竹岔島;傳承千古忠義文化的田橫島;地質“活化石”馬兒島……隨著旅遊市場的復蘇,市場容量高達千億級的海島旅遊迎來瞭高速發展的春天。青島的海島旅遊如箭在弦,蓄勢而發。
肖建紅
“青島發展海島旅遊需要突破產業瓶頸,因為南北方自然環境的差異,我們不可能直接照搬照抄三亞蜈支洲島的發展經驗,無法復制普陀島或鼓浪嶼的文化底蘊,也不具備長島的面積優勢,這就決定瞭青島的海島旅遊必須自我突破,蹚出一條海島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路,打造海島旅遊的北方樣板。”肖建紅建議。
劉康分析,青島海島的優勢是近岸海島多、遠岸海島少,劣勢是單島面積小、小島居多。其中,適合開發旅遊的海島隻有10個,島上可利用的空間有限,難以承載規模化的旅遊產業體量。“海島大有大的優勢,小有小的特色。青島海島旅遊應秉持‘一島一特色’的理念,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獨具特色的海島休閑旅遊目的地。”劉康說。
面對海島旅遊開發投資大、見效慢的產業難題,肖建紅建議,對於具備開發條件的海島,由政府投資建設碼頭和島內道路,保障海島的水上交通和空中支援,遴選有實力的開發企業入場並快速進入運營狀態,短期內實現盈利。此外,政府部門要善於借力,引導有條件的企業投資海島旅遊。
許紅煒介紹,目前,青島海島旅遊開發初露崢嶸,靈山島已建設成為山東省康養旅遊示范基地和省級旅遊民宿集聚區;竹岔島今年也將基本具備基礎接待功能。
張炳君
“海島旅遊開發是一個無限鏈接資源的過程。海島面積有限,可以向海上要空間,根據海島周邊的海域資源,開發適合的水上旅遊項目,比如青島是我國最早提出海洋牧場理念的城市,在建的27處海洋牧場中有21處被評為國傢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約占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海島旅遊可以鏈接豐富的海洋牧場資源,打造休閑垂釣、海上餐飲等特色產品。”張炳君說。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國內頂級的海洋科研院所紮根青島多年,海洋研學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市政協委員、中國旅遊集團(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周鵬建議,用好青島海洋科研和智慧制造資源,開發陸海島一體的獨特研學旅遊產品,將青島打造成為“海洋研學旅遊首選目的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濟州島、蜈支洲島等知名海島旅遊目的地的成功離不開精準有效的營銷。青島網紅天團成員、青島文明旅遊推廣大使楊科遠曾走遍世界40多個國傢,他建議,通過組合營銷,用嶗山等大流量IP帶火周邊的海島旅遊。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發沉浸式一日島主體驗、海上漫展 、海島探險等特色旅遊產品,打造一批獨一無二的網紅海島。
“未來已來,遠方不遠。”許紅煒介紹,“下一步,青島將根據不同海島資源稟賦,差異化發展環島觀光、休閑垂釣、海島民宿、海島野營等休閑度假產品,發展海洋高端休閑旅遊業。”
長風破浪,逐夢深藍。借著全省旅發大會和旅遊品質提升三年攻堅行動的東風,青島海洋旅遊產業活力釋放,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青島歡迎海內外遊客前來體驗海濱之宜人、探尋海洋之活力、領略海島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