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海口市區第二座濱海驛站——天空之山盛大啟幕,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宛如嘉年華。有人開玩笑說,“我住海甸島10多年,從未見過這麼多人,海甸島會不會被壓沉瞭。”
與小巧玲瓏的雲洞圖書館相比,天空之山是一座龐然大物。整個建築為白色的圓環,被形容為“輕柔如雲朵,變幻如天空”。白色建築的中心是大大的環形草坪,可以舉辦戶外音樂會,也是舉行婚禮的絕佳場所,如果開放給市民預約的話。
圓環的西南角為策展中心,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目前設置瞭一個網紅圖書館(需預約)、一個快閃咖啡廳、一個兒童書店。屋頂建有人行階梯,居高臨下,南望是海口最美的城市建築帶,這應該是海口唯一可以朝南看海的地段,西眺為茫茫大海,能一覽無遺看到海平線使其成為海口市區最佳的夕陽觀賞點。
策展中心前水池的打造也獨居匠心,到過雲洞圖書館的朋友都知道,一座小小的水池,是如何在攝影師的手中變得出神入化,營造出海天一色人與建築相映成趣的氛圍。
圓環的西北兩面為長長的環形走廊,目前為快閃市集,以各種特色美食為主,也有一些創意小商品店鋪。整個夜晚,這裡都人頭攢動,不時傳來難掩興奮的笑聲,看來美食真的是容易令人開心。
天空之山占地約30畝,加上周邊的沙灘和綠化帶,整個公園占地有兩三百畝,約為萬綠園的四分之一大小,非常適合日常放松、約會、遛娃……如果你突然雅興大發,帶上傢人或者三五好友,來個城市露營,也是不錯的選擇。
看完此情此景,不能不說,我越來越羨慕海甸島民瞭。除瞭天空之山,海甸島今年還將實施環島岸線貫通工程。該項目完工後,海甸島步道將貫通全島,沿途並將建設各種小而精的休憩、文化設施。居住在一個四周都是公園的片區,幸福感會不會油然而生。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一個問題,天空之山也好,岸線貫通也好,建這些本身並無法盈利,每年還要貼上一大筆維護費用,但海口政府為何樂此不疲呢?
按照高大上的套話來說,可能是為人民服務,市民需要的,政府就該做,這自然是沒錯的。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從城市經營的理念來看,從中就能窺見城市發展的持續驅動力。
城市經營的目的是讓城市增值,隻有城市增值,市民、企業、政府才能獲得多贏。因為幹任何事都是要花錢的,天上不會掉餡餅,城市公共項目更是價值不菲。但如果這些項目能夠讓城市增值,吸引來投資、吸引來人才、吸引來遊客,企業的營收、政府的稅收、百姓的工資就都會上漲。
有人說,沒有自然風光的城市是不幸的,隻有自然風光的城市是懶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不過是老天給我們賞飯吃,人文景點的營造才體現瞭人類勞動的價值。古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城市的人文景點,正是城市的靈魂所在。
作為一個海口居民,以前外地朋友問我海口哪裡好玩,我總是有些張口結舌。如今,我已經能夠數出越來越多的真正值得一遊的景點,這正是海口城市經營成功的一個表現。
如果說雲洞圖書館是從0到1,天空之山則開啟瞭從1到無窮大的旅途。這兩座驛站的建成,並成功成為市民和遊客都非常喜愛的打卡點,這讓我看到瞭人類勞動在這座城市逐漸成為主流價值,我們不再僅僅靠老天賞飯吃瞭。
朋友說,從天空之山看對岸的濱海大道,如果說像上海外灘有些誇張,但如果說像廈門、青島、大連,則基本名副其實。海口的GDP距離這些二線城市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的城市人文景觀,已經逐漸追上瞭他們。
作為一個城市的縮影,海口的岸線貫通和驛站建設,起到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讓海口的城市風貌上瞭一個大大的臺階。嘗到瞭甜頭的海口,更是規劃瞭16座之多的驛站,在南渡江兩岸、新埠島、江東新區、金沙灣,也還有更多的岸線需要去貫通。
美中不足的是,這16座驛站過於集中,海口灣7座、江東新區9座(全部位於起步區附近)。海口的岸線很長,人口集中的片區也很多,驛站建設的選址非常重要,一定的集中出亮點是必要的,兼顧均衡也是必要的。
就在我欣賞天空之山美景的同時,我身後傳來一個聲音:“真希望我傢附近也有一座天空之山”。這個發自內心的微小聲音,既是對海口天空之山項目的褒獎,也是一名普通市民的熱切期待和厚望——我們都想擁有一座天空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