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令/ 圖文
這個盛夏熾熱,明亮,我們一行自駕抵達喀什。眼前的喀什,就是以前的疏勒國,現在留下的是唯一的古城民居,珍貴保存著西域風貌的前世今生。
這處民居的存在,給瞭我們最直觀的城南舊夢,朋友的朋友熱情友好的陪同我們走進高臺名居,維吾爾風情撲面而來,就像走進一個迷宮!
是什麼力量,能使這座維吾爾古城保存至今,面對眼前這片錯綜復雜的古樸建築,那幾乎是寸土寸金般擁擠、由泥土堆積起來的民居,這種頑強的群居方式,曾經溫暖過多少西域故人的前世今生。走進古城,你依然能夠嗅到,那散發著莊重迷人的歷史氣息!
可惜的是,現代人的驕傲無知,讓古老的城池、孤單地對抗著四周繁華的現代文明,獨立峰頂,四顧茫然。
古城裡也有磚混結構的名居,那就是與時俱進的結果。然而,上千年的積累面對數十年的東西,原始文明挑戰現代工業,厚重與淺薄,已經相襯得淋漓盡致!
高臺名居渾黃一片,但我相信她的過去,一定是波瀾壯闊、高貴典雅的,隻是歲月輪回,鬥轉星移,無情的風沙將她年年洗滌,就成瞭如今的樣子!
走進高臺名居,突然覺得這是“巷戰”的理想場地,街巷的縱橫交錯,佈局的靈活多變,曲徑通幽,禪房花木,可以埋葬一切侵略者。
看著那每一處狹窄巷子,和那泥墻草頂的古屋,應該都有數百年的歷史。雖然門窗、屋頂看起來似乎都有些古舊,但幾乎傢傢的院落裡都有著葡萄架,或種著無花果,隨處可見,維吾爾族喜歡栽樹種花,因為在這荒漠戈壁中,有綠色,就有生命,甚至那綠色,就是一種精神寄托!
走進古城,每行幾步,就可以看到一處小小的清真寺,月牙尖頂鶴立雞群,很有召喚的味道。在一個個狹窄的小巷裡,見過無數中外遊客的維族小孩,毫不陌生的表情,自然大方的擺著poss,然後圍過來看自己的尊榮,哈哈一笑,四散而去。
據陪同遊覽的朋友介紹,高臺名居共居住著近600戶人傢,人口有2000多人。名居裡的人保持瞭中亞、南亞地區的原汁原味,民居多以“幹打壘式”的泥坯堆砌而成,造型上保持瞭典型的穆斯林風格。
遠遠望去,民居依勢而建,錯落有致,一層不夠住,往上第二層就以走廊相連,成為獨特的過街樓,正因有建在高臺上,就這樣層層疊疊,撐起瞭阿拉丁神話裡的“天上街市”。
我們在小巷裡漫步,卻很少看到青壯年居民,大多數都是老人、婦幼。據朋友說,參觀老城的最佳時間,應該是早晨或傍晚,早晨是開工的時間,傍晚則是回傢的時候。而白天卻是屬於遊人的時間,靜靜的巷內隻有維族小孩在玩耍。
其實進門不遠,就有一個傢庭歌舞作坊,維吾爾族熱情好客,有幾個維族少婦,專門為遊客表演維吾爾舞蹈,當然,你也可以“與娘共舞”,最多幾十塊錢就可以欣賞,物超所值!
走進古城,已經難以看到喀什美女,雖然這是傾國傾城的香妃故鄉,據說喀什姑娘是全新疆最漂亮的女子。也許是因為在白天,美女都去瞭最繁華的場所上班,剩下的,腰身已不再挺拔。
維吾爾族女孩在年輕的時候,婀娜多姿,可一旦結婚,很多人都要發福,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找到瞭一個答案,她說維族女人沒有私心雜念,思想簡單,沒有漢族女人考慮的復雜,心寬體胖才這樣。為此,我思考瞭很久,最終還是確信瞭此說法!
在這個原始甚至簡陋的黃土天地裡,因為很少下雨,所以泥土堆積的房屋,依然可以傳承無數年。就是這樣的土屋,卻蘊藏著一個民族最具靈性的一面。走進古城,隻有走進一個傢裡,才能目睹小巷民居的實質,那就是不追求表面繁榮,而註重內在品質。這好像和漢族相反。
居民傢裡的裝飾佈局,地毯、壁毯、掛毯,廳堂、花草、器具,每一處修飾都獨具匠心。維吾爾族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打扮,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始終展現最美的一面。頑強耕耘、用心生活,這也許就是喀什民居的獨特之處。不露聲色、不事張揚,悄悄地幹活!
我以為高臺名居的韻味,不僅在於它的古樸莊重,更多的,恐怕是生活在高臺名居的人,是他們賦予瞭高臺名居靈動的色彩,我們看到的高臺名居,應該是一座活著的、簡單幸福的、延續瞭千百年西域血脈的生命傢園、故土絕唱!
高臺名居,你好!心中,是穿越千年的問候!有些人,有些風景,驚鴻一瞥的那一刻就註定難忘。
喀什高臺名居行走的這一天,已為你我、等待瞭千年!
感謝朋友的朋友陪同我們行走高臺名居,全程下來,盛夏的高溫讓陪同的朋友都有點“中暑”。
到處可見傳統的手工藝人。
他們制作作坊很簡樸,實實在在。
居民傢裡的裝飾佈局,地毯、壁毯、掛毯,廳堂、花草、器具,每一處修飾都獨具匠心。
維吾爾族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打扮,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始終展現最美的一面。頑強耕耘、用心生活,這也許就是喀什民居的獨特之處。不露聲色、不事張揚,悄悄地幹活!
作者簡介——湯令,筆名令子,資深小學語文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青年時大量寫詩歌,中年改寫散文,近年主要寫遊記,作品見諸各地報刊和網站,以優美文筆吸引讀者和眾多粉絲。
作者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