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餅,又叫烤餅、芝麻餅,是當地群眾的必備年貨。“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像月亮般寄予博白人們美好願望的烘餅,是博白縣那林鎮美食特產,每當春節臨近,當地很多群眾都會制作烘餅,為新春佳節增添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味。據悉,烘餅在那林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幾乎傢傢戶戶都會制作,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烘餅是人們在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味,是記憶深處的傢鄉味道。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瞭烘餅的美味,烘餅的名聲也逐漸擴散開來,在2018年被評選為“博白縣十大特色小吃”。
(圖 那林烘餅)
因75%的森林覆蓋率,造就那林鎮豐富的動植物資源,1982年經廣西區政府批準成立野生動物植物和水源林自然保護區。玉林人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和食品”)就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那林鎮水源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內屬十萬大山南端山脈,海拔853米,因常年雲霧飄揚,亂雲飛渡而得名的“雲飛嶂”故鄉。人和食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那林鎮領先的一傢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食材取自天然、綠色原料。公司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並將持續致力於“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的服務理念、產品及發展方向等。
(圖轉自網絡 瑰麗的雲飛嶂)
人和食品的主要經營范圍有:西點、中點、中秋月餅、那林烘餅等多種傳統美食。銷售模式以實體經營銷售為主、互聯網電商銷售為輔,搭配線上+線下多種手段相結合,人和食品加工廠吸納瞭50多名富餘勞動力,每人年收入近6萬元。隨著那林鎮人和烘餅的“博白傢鄉味”在全國的銷量持續走俏,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越來越強,同時也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起到積極作用。
(圖轉自博白騰飛在線 烘餅加工中)
起初,由於那林烘餅在市場化的今天還沒有發揮好市場品牌效應,傳統手工制作也制約瞭產業的發展。寧豐鈞、寧豐賢倆兄弟決定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突出品牌建設,運用科技把特色美食做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特色富民產業。在烹飪界享有盛名的副教授倆兄弟,2020年9月義無反顧地帶著技術和資金回到傢鄉,辦起瞭占地500多平方的人和食品烘餅加工廠。一時間,周邊滿目青翠的鄉間田野,彌漫著芝麻料誘人的芳香,客商們聞香而來,一輛輛貨車打破瞭山鄉的寧靜。
(圖 榮譽證書及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
(圖 人和食品加工制作的烘餅成品)
現在,烘餅的制作過程中實行規范化管理、發展標準化生產、提升產品品質,使傳統美食在高科技的助力下煥發瞭生機和活力。走進人和食品烘餅加工廠,隻見整潔的廠房內,烘餅生產安排得井井有條:一樓是包裝圖章、化驗室和辦公室,二樓是制作生產線,從原料到制成品每條生產流水線機械作業,不僅提升瞭生產效率,而且確保瞭質量。想要制出好的烘餅,首先在用料上嚴把原材料關,在傢鄉建立瞭原材料基地。其次是在生產上關鍵是把好餡料配制和烘烤關。這兩個環節,人和食品引進瞭機械,通過改良,比傳統技術要求效果更顯著,使烘餅口感更好,保質期更長。
(圖 加工過程)
(圖 烘餅成品)
近日,博白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縣電商公服中心”)調研組走訪調研人和食品,對公司現狀及遇到的困難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既然發現困難就要解決,縣電商公服中心調研組表示我們能夠為人和食品提供產業轉型、升級、電商培訓、產品展銷、直播帶貨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電商服務,最終雙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圖 縣電商公服中心調研人員與負責人交談)
讓傢鄉味道註入數字電商,不僅能解“鄉愁”,也能成為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密碼”。如今,那林烘餅讓越來越多的村民看到瞭其中蘊藏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也讓那林鎮找到瞭新的發展方向。美食經濟正激活該鎮的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的腳步明顯加快。
(圖 縣電商公服中心調研人員與負責人交談)
今後,縣電商公服中心將繼續發揮企業孵化支撐功能,提供優質的電商培育服務,幫助企業拓寬業務領域,培育企業競爭新優勢,引領鄉村經濟新業態。同時,也會持續針對我縣電商板塊的實際發展情況,因材施教展開相應的電商技能培訓,扶持、幫助、引導個人和企業持續健康良好發展,助力博白電商板塊的成熟和完善,實現博白縣電商提質增量。
上一篇:為什麼蛙來噠可以取得成功?
下一篇:你瞭解蛙來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