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种美食,叫挂面头子渣饭。称此为美食者,唯我百姓也。因为吃惯了粗茶淡饭的百姓们,最知其中之真味了。
说起挂面头子渣饭,必然想到杨湾菁华村的挂面,这挂面可不是等闲之辈哟,它有一百多年历史,纯手工制作,历经十几道工序最终才修成正果。该面以绵柔、筋道、滑爽著称,那浓郁的咸鲜让人爱不释手。与义津米面(排子面)并称为义津两大面。这两大面在义津那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今仍是人们餐桌上的贵客。有人戏称这“两面”是义津两朵鲜花,真可谓“声名远播三千里,最美两面义津来”。既是馈赠佳品,又是美食良材。
排子面曾有文章介绍,就无须我再多言了。
过去妇女做月子,送“祝面”非这两面莫属。再配上老母鸡或猪肉,或鸡蛋,用一块小红布盖着,放在丝篾篮子里,这就是当年送月子礼的标配。这种标配要是放到现在,要值好几百大洋呢。当然,这种标配用来送长辈或其他亲戚,那也是非常体面的事,而且显得更加珍贵更有人情味了。
在那艰苦年代,这样的人情交往和礼仪文化,就像春风化雨,让人际关系变得其乐融融。
想当年,大年初一的早餐,那碗鸡汤下挂面,是何等的幸福和美妙,那种年味,至今仍记忆犹新,也是岁月中最值得纪念最值得珍藏的难忘时光。真是“新春一碗鸡汤面,流连忘返到如今”。
挂面,又称“钱串子”,长寿面,用意很多。初一吃挂面,寓意新的一年能招财进宝,发家致富。老人做寿,来一碗长寿面,象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因为它又细又长,盘根错节,确实既像钱串子,又能寓意长寿,这两种比喻都很形象生动,恰到好处。但我理解,除了以上这些,似乎还可以穿针引线,通达四方,是否还有通向成功的用意呢?我想,这也许是对挂面的另一种理解和精神寄托吧。至于能否招财进宝?依我看,要想富,还是要靠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才对啊。
记得义津人下挂面,常常把挂面头子掐掉,只用那青丝丝的细挂面,挂面头子另作他用。其原因我想应该是挂面头子扁平粗大,不能和挂面同熟。其二是同时下影响挂面的形象和口感,难登大雅之堂。挂面头子被打入另册其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光面头子享受不了挂面同等待遇,是否挂面头子就低挂面一等呢?依我看,非也。挂面有挂面的优势,挂面头子有挂面头子的特长,只能说其风味各有千秋罢了。
别看挂面头子其貌不扬,但其实它也另有一番风景。因为它比面更加粗壮,所以咸鲜更加浓郁,更加醇厚,更有嚼劲,更有口感,更加回味绵长。义津人常把它与剩饭为伍,加点水、熟猪油和青菜,放在一起煮,这叫挂面头子渣饭,也有的地方叫挂面头子烫饭。这里没有提到盐,因为挂面头子是咸的,正好弥补了渣饭缺盐的寡淡和不足,同时,光面头子的咸,与放盐的咸,其口感是不一样的,是别具一格的。
挂面头子的咸,那是有内涵的咸,有灵魂的咸。因为它含有小麦粉的香味,加上在制作过程中的潜移默化,那种咸显得更加绵柔,更有层次感,入口更加美妙,品尝更加舒服。所以这种咸,一旦出现在渣饭里,必将让人欲罢不能,无法自控,不吃个鱼死网破难以收手。
挂面头子渣饭,之所以能吸引人,是挂面头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设想一下渣饭里如没有挂面头子,那种清汤寡水,还有什么吃头呢。所以挂面头子渣饭,挂面头子才是灵魂中的灵魂,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义津人为什么宁说用挂面头子渣饭,而不是用挂面头子烫饭呢?这其中必有蹊跷啊。
渣和烫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意却相隔千里。
烫,只是烫一下,经历一次简短的高温烹煮而已,它不能激发食物中的灵魂和精华,吃起来也没有多少快感。其制作过程也是简单粗糙,所以这个“烫”,它不符合义津人的烹饪风格。
而渣,就不一样了,渣和烫不是同类词。据字面理解,渣是表示提出精华或汁液后留下的东西,也可以指碎屑。这些含义与渣饭风马牛不相及,但这里的渣指的又是什么呢?哈哈,这里的渣确实是“渣”,但又不全是渣。老百姓居家过日子,难免有残汤剩饭、挂面头子,这些东西不是渣又是什么?但在老百姓眼里它又不是渣,而是宝啊。他们深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无比珍贵,都必须精打细算,变废为宝,这才是勤俭持家的最高境界。于是,挂面头子渣饭便应用而生了。
谁知,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居然擦出了美味的火花,让可弃之才变成了美味之才,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无穷魅力。
写到此让我又联想到了徽州名菜“臭桂鱼”,与故乡的挂面头子渣饭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
臭桂鱼是以臭实现华丽转身,让臭为鲜。而挂面头子渣饭却让渣柳暗花明,让渣变美。世界真奇妙,丑陋变美貌。
想当年,在那寒霜如雪的早晨,在浑身冻得瑟瑟发抖的情况下,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挂面头子渣饭,那是何等的幸福美妙,何等的扬眉吐气,这一吃浑身热血沸腾,朝气蓬勃,似乎可以一吃解千愁啊。什么他妈的滿汉全席和八大菜系,都统统给我滚蛋,滚得越远越好。别看你高高在上,老子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要想把挂面头子渣饭渣出水平,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剩饭要新鲜,不能有异味;二、挂面头子要适量,过少提不起味,过多又偏咸,最佳比例应在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之间;三、腊猪油,至关重要。这种油香味浓郁,摄人魂魄。所谓腊猪油就是腌制的猪油,用时夹几块放在锅里炼,留油适量用于渣饭。那时我家每年都要杀年猪,母亲就把猪油切成小块放在罐里腌,到吃时那个香味可技惊四座;四、青菜若干,渣饭快出锅时放入,放早易发黄就不新鲜好看了;五、适量的水也不可少;六、大火烧开,小火慢炖。过去烧的都是大锅柴灶,大火过后的文火,可以让渣饭焖出最高境界。做好以上几条,你的挂面头子渣饭就可以赶超“佛跳墙”了。
正宗的挂面头子渣饭,应该是粘稠的,是香味浓郁的,是鲜美可口的,是不稀不干的,是各种食材高度融合的。它将稻和麦的所有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加上腊猪油和青菜的加持,让“渣饭”扬起了高高的头颅,不再是丑小鸭了。
这样的挂面头子渣饭,可以完全释放你的食欲,让你飘飘欲仙,让你的肠胃贪得无厌,让吃饭变成了非常高兴快乐的事。
也许有的朋友吃挂面头子渣饭,不喜欢这样的状态,那恭喜你可以运用你聪明的大脑,做出你自己喜欢的吧。
挂面头子渣饭,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传统做法基础上,可以加老骨汤、虾仁、腊肉……总之一句话,挂面头子渣饭,能做到好吃好看又营养,这才是硬道理。
大千世界,每个年代都有穷富之分。富人有富人的天堂,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吃山珍海味,可以吃的得意忘形,理直气壮。而穷人吃挂面头子渣饭,一样吃得津津有味,吃得神清气爽,吃的健步如飞。
挂面头子渣饭,我可能要吃一辈子了。因为它是寻常百姓家的小棉袄,可以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夏日里的一杯清茶,秋季里的开心果,春天里的加油站。
故乡是鱼米之乡,水田种稻,旱地种麦,让我独享了挂面头子渣饭的美好,为此我要感谢亲爱的故乡!让我从挂面头子渣饭中,学会了节俭,学会了坚强,更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我很怀念挂面头子渣饭,它方便省事,健康快捷,还是美味佳肴,在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社会里,它就像一股清泉,在滋润着我的心灵。
(说明:本文的挂面头子渣饭,不知这个“渣”用的对不对?还望有识之士斧正。)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许芳林安徽枞阳人,水利工程师。原就职于安庆市水电工程公司,现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汪四武 | 平天湖序
项国忠|岱冲湖游记
医林之路:父亲的坚守与追求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