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中度酒市场,谁是“中度”酒王?
创始人
2024-09-02 18:01:45
0

近日,五粮液45度广告片正在央视循环播放。洋河和今世缘也纷纷要做中国的中度酒王。

作为“中国酒王”的五粮液,一直是川派高度浓香典范。而52度经典五粮液与53度飞天茅台作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两大标杆,也成为中国顶级白酒的天花板。如今,五粮液为何以“中国高端中度白酒引领者”的定位强势布局中度酒赛道,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思考。

同时,为什么五粮液、洋河、今世缘都要积极布局中度白酒市场?

于瑞定位粗略测算,中度高端(500-1000元)白酒正在形成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规模。随着五粮液、洋河、今世缘这些重量级玩家的积极参与,中度酒市场瞬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但最终谁会成为中国的“中度酒王”?

一、如何认知“中度白酒”?

有媒体说,按照相关标准,白酒只有高度和低度之分。酒精度为45-56度为高度酒,32-44度为低度酒。这是一种传统认知,已经严重脱离了白酒产业酿造技术的进步,以及白酒市场实际的产品度数的分布,对白酒产业发展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划分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同。从目前实际市场情况看,白酒产品的度数在32度到56度之间。其中,32度为极低度数,主要是山东某些白酒企业的非主流产品,或者内招酒。56度为极高度数,主要集中在北京二锅头品类。

如果对32-56这一度数空间按照两个阵营划分,那就是45-56度之间为高度酒,32-44度之间为低度酒。而如果按照三个阵营划分,那么就可以划分为32-39度之间为低度酒,低度酒的生产厂家目前主要集中在山东,以及在华北地区生产浓香型白酒的企业。40-49之间为中度酒,目前中度酒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苏,即黄淮板块。50度以上为高度酒,高度酒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川和贵州。

但对于绝大多数白酒企业而言,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实际产品的度数区间看,往往都是高中低度都能生产,也有相关产品布局。

从白酒产业竞合发展的实践看,产品度数升级为企业核心竞争战略的时间并不长,在更长的时间里,白酒产业主要竞争战略是产地、香型、风味、文化等。但是随着酱酒热的崛起,53度的高度酒成为酱酒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既然53度可以成为酱酒企业的核心竞争战略,那么,对于其他香型酒企而言则同样可以通过产品度数构建新的竞争逻辑和竞争赛道。

这一竞争逻辑无非两个选择,一是沿着酱酒的53度展开高产品度数的布局,即加入高度酒的大家庭或持续跟进,比如同样作为高端酒的五粮液和国窖1573,就不断强调52度浓香的优势。要么是作为高度酒的挑战者,把目光投向低度酒,或者中度酒,构建新的竞争赛道。

要想成为高度酒的挑战者,本身就需要一定实力,因为在发起挑战之前,首先让自己成为新赛道的王者。有人说中度酒王是由企业的体量和规模决定的,即谁的体量大谁才能成王。其实,中度酒是一个新出现的细分赛道,成为中度酒王的第一要素是企业的核心战略是认认真真的做中度酒,并在中度酒领域建立了绝对优势。

既然五粮液、洋河、今世缘,这三大玩家都选择发力中度酒,那么这三家首先就要有能力让自己成为中国的中度酒王能力,即自己在认认真真的做中度酒,在中度酒领域有自己的品质优势,把中度酒作为企业核心竞争战略。

但对每一位玩家而言,选择中度酒赛道,本身就是对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一种考验。因为任何决策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中度酒市场虽然诱人,但是也可能是一个战略窄门,因为做了中度酒的王者,就可能会失去你在高度酒市场的既有优势。

中度酒,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家竞争战略。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中国白酒产业70多年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寻找中国中度白酒的技术逻辑和成长轨迹。

二、1949--1989,白酒“香·味”探索40年

中国白酒产业的70年,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跌宕起伏。而白酒品质与风格则不断通过白酒酿造技术的融合与进步,最终找到一种“香味协调”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代又一代酿酒人辛勤耕耘、不断摸索、创新、升华的结果。

[1] 1950年代,高度酒的“天下”。

建国初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白酒的市场供应极其不足。国家对白酒实行了专卖管理,并规定酒精的含量要在60度左右。1951年《专卖事业教材》上写到:“专卖机构批发酒度为62度,零售酒商售酒规定为60度,不得减低度数,违者与私酒论。”

之所以有这样的标准,是因为当时白酒酿造技术还未成熟,师傅都依靠经验看花摘酒,酒接出来多少度就卖多少度。所以像茅台掐头去尾混合后是50多度,汾酒、泸州老窖等分段接出来度数是60多度。为了防止不法商家在酒中掺水,便有了高度就是好酒的认知。

在1952年国家第一届全国名酒评比会上,获奖的四大名酒分别是65度山西汾酒,55度贵州茅台,65度西凤酒,65度泸州老窖都是高度酒。这时候由于粮食紧缺,酒也是奢侈品,民众也都乐于喝高度酒过瘾。于是各个酒企都铆足劲儿向“高”而去,老白干更是做酒做到了70度,堪称创举。

1956年,白酒上升为“战略物资”。此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了中国白酒试点的项目,并派出秦含章、周恒刚、方心芳、熊子书等老一代专家,在全国进行了四次大的“技术试点”工作,从而对酿酒技术、酿酒生产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总结、科学改进和科学指导。

[2] 1960年代关于“白酒主体香”研究,为划分香型奠定基础

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评酒大会上,香气浓郁的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和全兴特曲获得前四名,但汾酒、茅台却落于下风。此时,专家们意识到白酒“主体香”影响了酒的风格,因此开始了对香气物质的分析与总结。

1964年,针对茅台、汾酒及泸州这三个典型试点以及内蒙轻工科学研究所研究,提出:“己酸乙酯”是茅台“窖底香”和泸州老窖的主体香味物质成分,而“乙酸乙酯”是汾酒的主体香气成分这两大结论。1976年,内蒙古轻工科学研究所又对米香型白酒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确定β-苯乙醇是米香型白酒主体香,且酒液内所含的乳酸乙酯要远远高于乙酸乙酯。这为白酒划分香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1979年第三届名酒评比会,开启“香味均衡”新革命

进入70年代,经过全国四次白酒技术试点之后,立足秦含章、周恒刚、方心芳、熊子书等科学家对白酒产业三十年的科学研究成果,白酒的酿造技术逐渐成熟,质量风格的整体趋于稳定。

同时,随着科学仪器分析设备的更新迭代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沈怡方、金佩章、曾祖训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气相色谱法,在白酒香气主体成分之上,又结合先进的感官技术对白酒中1%~2%的风味物质(酸类、酯类、醇类等)进行了认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业界对白酒风味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就在1970年代末,即1979年,原轻工业部决定组织第三届全国名酒评比会上,根据不同的酿酒工艺、不同的制曲工艺、白酒中不同的风味特征物质对感官的影响,正式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和米香四大香型白酒。

另外,周恒刚首次提出要按照‘色、香、味、格’四个标准为参评进行白酒打分。其中,“色”为10分,“香”为25分,“味”为50分,“格”为15分。在突出不同香型白酒主体香的同时,通过对“味”的强化,为中国白酒香味平衡的发展奠定了关键理论基础,从而唤醒了行业对白酒本质的深刻反思。更深刻推动了中国白酒产业向“香味均衡,香味协调”的时代不断跃进的新征程。

但是如何做到香味均衡呢?

白酒产业实践表明,降度就是风味均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4]1980年代,降度热潮推动白酒从“吃香”到“吃味”

其实从白酒技术试点开始,国家出于节约粮食和适应出口的需求,白酒降度一直是白酒专家攻克不下的技术难题。

白酒降度意味着同样单位容量下,酒精浓度降低,水的占比增加。而中国白酒中的风味物质是在发酵和蒸馏过程中伴随着酒精而产生而产生的,酒精浓度降低,同样预示着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的降低,让酒失去原本的风味和特色。因此,如何在降低酒精度的同时,保证低而不淡,不止是简单加水。而是通过去浑浊、提升勾调技术和过滤技术等等,从而让酒中的主体香、水、酒精度和风味物质达成完全平衡,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相当具有技术难度的课题。

在1964年,“汾酒试点”曾通过加浆的形式,把68度至71度的原酒降至65度±1度。后来各个酒企又以茅台53度为标准去降度,五粮液勉强降到了52度。在1975年,河南省张弓酒厂率先研制成功38%vol张弓酒,开创了我国低度白酒的先河。1978年,五粮液应用华罗庚优选法完成了低度酒的实验研究,初步攻克了低度五粮液的浑浊关和质量关,生产出39度五粮液。39度双沟大曲还在第三届评酒会获得国家名酒,但未得到全国酒企的全面推广。

直到1987年,“三部一委”在贵阳召开酿酒工作会议,向全国白酒行业明确提出,今后的工作要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针,尽快完成从“高度向低度”的转变。随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和市场需求,各个酒厂“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开始纷纷开展低度酒的研究。

1988年第五届评酒会开始,为响应部委号召,有个新规定就是参赛酒样必须在55度以下,所有名优白酒都开始推出降度产品。这一届低度白酒参评样品128个,14个被命名为国家名酒,26个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至此,关于白酒“香”与“味”的积极探索经历了整整40年,而由高度向低度的中国白酒产业生态正在形成。1980年代前后,川酒向全国输出扩散,五粮液强势崛起,鲁酒的低度浓香开始风靡全国,从而带动了整个黄淮地区白酒降度的高潮,并最终催生了以低度酒为特征的鲁酒标王现象。

三、以质为基,以味起势:中国中度白酒的产业生态

19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推动国民收入提高,消费动力日渐强劲。这时中国白酒产业进入“产量就是销量”的时代。河南、山东两省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数,经济发展水平、酿酒规模以及思想观念的开放性,低度浓香首先获得了大规模生产。

白酒专家沈怡方生前曾说,“低度酒发源于河南,发扬光大却在山东”,其原因,正是广告营销下“标王”事件的带动。

[1]1990年代,低度白酒昙花一现。

1985年,山东曲阜酒厂(今孔府家酒业)将50度的高度白酒降到39度,并在山东电视台刊播了第一支白酒广告,获得了巨大的时代红利。

1994年,同样是低度酒的山东孔府宴夺得“央视标王”。次年,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码又夺得“标王”,其他兰陵、景芝、泰山、金贵等品牌,南到珠三角、北至东三省,西到雪域高原,东到东南亚,低度鲁酒一路畅销。但随着1997年“秦池勾兑门”爆发,鲁酒品质受到市场全面质疑,一个以低度酒为主要特征的,且极为短暂的白酒消费时代没落了。

但是鲁酒在低度酒领域的狂飙突进,却推动了白酒降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黄淮,还是四川,都在积极研究、推广低度酒技术,低度浓香产品的比重也持续加大。就连一直强调53度是“上帝禀赋”的“降度”的茅台,都推出了43度和33度的飞天茅台,甚至开始转向更容易降度的浓香型白酒的生产。

如果没有秦池“标王事件”,恐怕今天白酒产业可能就是40度以下的低度酒的天下。但时光不会倒流,历史也不会重写。

[2]1997—2002年,黄淮白酒向“中”而行。

白酒权威专家沈怡方作为中国酒业泰斗,曾于1992年撰写了《试论浓香型白酒的流派》一文,把浓香型白酒划分为黄淮派和四川派:即以苏鲁豫皖地区为代表的淡雅型浓香流派,“绵甜软净香”五味俱全;和以四川为代表的浓郁型浓香流派,风味特征“浓中带酱”(或“浓中带陈”)。

简单来说就是黄淮浓香重味,讲究的是香和味的协调平衡,而川派浓香重香,酒体香大于味。这为白酒产业更加准确认知浓香型白酒“风味”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基于当时白酒市场“川派浓香”引领天下以及鲁酒“标王”的市场热度,沈老的这一学说在当时并没有立即掀起足够的浪花。

随着1997年,鲁酒“标王”陨落以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黄淮酒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川酒“六朵金花”则凭借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全面崛起,实现了高端突围,引领了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2002-2012年)。

2004年,白酒专家沈怡方再次发声指出: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占比增大,中国人的餐桌上香气越来越大,这时候作为一种味觉上平衡,人们对白酒消费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更加需要淡雅型白酒,即中国白酒即将开启“从吃香到吃味”的转变。

而这在标王之后,对黄淮酒企,尤其是黄淮酒企的酿酒技术团队对低度酒进行系统化反思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黄金十年,面对川酒的高端崛起和全国化浪潮,黄淮酒企“以质为基,以味起势”的中度酒竞争策略逐渐成型。

2000年开始,以洋河、古井为代表,率先引领黄淮名酒在浓香型阵营掀起了一场品质革命。2001年,古井贡酒研发并推出度数在40.6度—42度之间“淡雅”浓香,让当时消费者耳目一新。2003年,洋河又通过“绵柔型”白酒工艺新技术,推出38度、42度、52度洋河蓝色经典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从而全面推动了中国白酒“绵柔、淡雅”时代来临。

立足黄淮白酒崛起,在白酒专家沈怡方、黄页立等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2004年苏鲁豫皖首届白酒峰会在洋河集团成功召开,会议组织了16位国家评委品评了22个企业提供的28个酒样,要在“味”的创新上下足功夫,全面引领白酒酿造技术的融合与进步。

随后苏鲁豫皖白酒峰会形成惯例,从2004--2008年一衣带水的苏鲁豫皖四省酒企连续举办了五届苏鲁豫皖白酒峰会,对推广“淡雅浓香”的不懈努力所形成的板块共振效应,最终在白酒行业,尤其是苏鲁豫皖四省市场形成了新消费潮流,从而为洋河、古井、今世缘等品牌的逆势崛起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自此川派白酒和黄淮派白酒也形成了“东西对决、竞相发展”的行业格局。

所以说,1992--2012年,这是黄淮不断推动白酒产业从“吃香”到“吃味”的重大历史变革的20年。同时,立足1990年代鲁酒“低度浓香”大败局的深刻反思,由于历史原因,黄淮酒企深知与川黔白酒相比,自身在高端高度酒领域没有形成竞争优势,而要想打破川黔高端高度酒的封锁,手段不是纯粹的降度,纯粹做低度酒,而是在酿酒技术领域做重大突破,在香味均衡方面建立领先优势,即科学酿造下的“中和有度”、“中和有道”。这正是有利于中度白酒全面发展的产业生态。

因此,中度酒,是基于酒精度数而形成的品类战略,这一品类战略的形成既是中国白酒产业过去数十年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是黄淮酒企对1990年代鲁酒引领的低度酒战略大败局的深刻反思,以及面对茅台、五粮液等为代表的川黔白酒在高度酒领域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反击。同时,酿酒技术的进步,以及白酒产业竞合发展,必然带来中度酒的崛起。

四、五粮液的中度酒战略

2012年年初,中央出台政策,严格限制“三公”消费,高档白酒的消费直线下降,白酒黄金十年结束,行业进入寒冬。

2016年,茅台强势回暖,酱酒热潮来临。酱酒热潮,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飞天茅台的53度成为超级酒度。酱酒热潮下,高端必高度的消费心智得到强化。

茅台是53度酱香的带头大哥。而作为茅台的老对手,五粮液是52度高端浓香带头大哥。当酱香53度成为高端酒的超级度数之后,浓香型白酒也被迫成为“高端即高度”的追随者,不断强调52度也是高度酒。“高端高度 低端低度”的认知,在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新赛道,从而再一次带动了四川、贵州白酒的业绩得到了弹性释放。直到今天放眼望去,市场上千元以上高端酒的度数均在52度以上。而40—50度酒,大多布局在次高端,40度以下的白酒产品则大多在低端消费市场。

度数成为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竞争赛道。但是从2016年到2023年,是酱酒热潮。跟进强化52度也是高端酒的浓香白酒带头大哥五粮液和国窖1573都没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国窖1573倒是在38度的低度酒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高端必高度”的最大受益者是茅台。在这种产业大势之下,52度“浓香老大”五粮液PK 53度“酱香老大”飞天茅台,也总是屡战不爽。屡战不爽就要创新求胜。

2023年之后,酱酒热退潮,白酒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重回“中国酒王”第一的地位的五粮液也亟需开辟一个新赛道,来打破目前白酒产业的立体格局。而这个赛道,就是开辟45度新战场。

对于以高度酒著称的“中国酒王”五粮液来说,推出45度中度酒产品,很多人看来是为了填补39度和52度之间的空缺。也对!但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产品定位是“中国高端中度白酒引领者”,关键词是“高端中度”和“引领者”。很明显,高端中度是相对于酱酒热潮期的“高端高度”提出来的,基于酒精度这一赛道的竞争战略。而五粮液之所以要发挥品牌影响力、价值感和文化性,强势占领这个赛道,是因为五粮液天生就具备“以味见长”的“中度酒”基因。

1963年,五粮液首次参加全国评酒大会,其品质就得到了这样一段评价。会上,专家高度赞赏五粮液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其中,“味醇厚”、“各味谐调”“酒味全面”,这三个“味”字,足以体现五粮液的品质,天生就具备了“中度”“平衡”的基因。

对于五粮液中度酒的酿造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五粮液就开始了白酒降度技术的研发,因此具有了领先的技术优势。1978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四川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当时五粮液化验分析及技术专题负责人刘沛龙(后任五粮液总工程师)运用0.618法,对酒度和温度进行试验,最终优选出38度和35度两个最佳度数。后来刘沛龙将38度改成39度,口感更为醇净甘爽。直到今天,39度五粮液依然是五粮液极具竞争力的主打产品之一。

起步及领先。如今五粮液不仅拥有成熟先进的低度酒技术优势,也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和最先进的白酒酿造、基酒储存和勾调能力,无论是酿造低而不淡的中低度酒,还是酿造高而不烈的优质高度酒,五粮液都具有独一无二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45度五粮液,焕新入局,从竞争战略看,它可以作为对高度酒茅台的直接挑战,同时也可以构成五粮液52度与45度的双向优势。一方面稳固高度酒市场,一方面在千亿级中度酒市场放大销量,最终做大规模优势,找到从规模上再次超越茅台的机遇。

45度五粮液,也是五粮液在品牌文化领域发起的一场自我革命,即在更高层次诠释“和美之美”。

五、守正出奇,谁是中国白酒“中度酒王”?

2022年,于瑞定位机构盘点了中国中度白酒市场发展现状并做出大胆预测:中度酒主导中国酒水市场的时代正在来临,一个千亿级的中度酒蓝海市场正在形成。

2022年,酱酒热的顶点,高端即高度几乎成为酱酒的权威话术。但是,在这一年国窖1573,作为泸州老窖的高端酒款,主要有38度、43度和52度,平常最容易见到的就是52度。但38度国窖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和牢固的品牌认可度,已经成为泸州老窖的百亿核心大单品,为泸州老窖营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3年,38度国窖1573的销量更是超过了52度国窖1573。其他诸如洋河梦6+,年份原浆古20、国缘四开的中度酒销量也快速增加。一个清晰可见的高端中度酒市场正在稳步走来。

[1] 中度酒消费市场在黄淮。

早在2000年后,黄淮产区酒企就形成了一种现象,一种共识,就是整体通过工艺变革,完成了中度酒的风味革命。“绵柔”的洋河、“淡雅”古井、柔雅醇厚的国缘,相较于川黔,黄淮产区在中度酒市场具有更为显著、多元化的优势,这无疑可以在新的消费形势下,为重塑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再仔细观察黄淮酒企的产品,他们在50度以上高度酒以及40-49之间的中度酒以及低度酒都有布局,同时也形成了高、中、低价格层级分明,且比较完备的产品体系,具备相当广泛且深厚的市场基础。

视线再转向黄淮苏鲁豫皖四省,包括京津冀地区以及上海等地的消费市场,这里是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的白酒消费区域。近年来,在健康化、理性化的消费趋势下,“低度=低质、低端”的认知被逐渐去除,尤其在政商两界,80、90年具有影响力的年轻一代意见领袖,反而认为高度酒的强刺激对身体是一种伤害,饮用中度白酒更为健康。加之,他们对本地酒选择的偏好,中度酒的大本营势能在黄淮,毋容置疑!

[2] 黄淮中度酒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下面先来看一下黄淮白酒阵营洋河、古井、今世缘这三家过百亿酒企的系列产品度数的实际情况。

表一:洋河系列产品及度数(数据来源洋河股份官网)

作为黄淮名酒领军企业,洋河在百元价格带到千元价格带均有产品布局,百元价格带的海之蓝是黄淮板块唯一单品营收过百亿的超级大单品。海之蓝产品有38、42、46、52四个度数。天之蓝的度数策略与海之蓝相同。另一超级大单品“梦6+”有两个度数,分别为40.8度和52度;梦9也有两个度数,分别为45度和52度。而今年重磅推出的梦之蓝手工班年份酒,其中“十年版”有40.8和52两个度数,15年和20年则采用了单一度数,即52度。

显然,对海之蓝这一百元价格带战略大单品,从38度的低度酒,到42和46度的中度酒,再到52度的高度酒,洋河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着产品价格和档次的走高,则逐步取消了低度酒和中度酒,比如“梦6+”只有40.8度的中度酒和52度的高度酒,而到了千元价格带的梦之蓝手工班15年和20年,则只推出了52度的高度酒。

于瑞定位认为:针对不同产品酒精度的所采用策略,可以看出洋河并没有把产品酒精度数升级为企业的核心竞争战略。同时,梦之蓝手工班年份酒15年和20年均采用52度高度酒表明,洋河基本认同了“高端即高度”的白酒产业思想。这一战略和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等头部老名酒企业基本趋同。

表二:古井贡酒主导产品的度数情况(数据来源古井贡酒官网)。

同样作为黄淮板块领军酒企,老八大名酒古井贡酒在产品的度数策略上与洋河基本相同,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里就不做进一步分析。

表三:今世缘系列产品的度数汇总(数据来源今世缘官网)

同样作为黄淮名酒带百亿级酒企,今世缘的产品度数与洋河、古井明显不同。高沟、今世缘、国缘K系等主线产品,均采用了单一度数,即42度的中度酒。而国缘V系的V为40.9度,V6为49度,V9为52度。

有来自今世缘内部消息称,近期国缘K系将推出千元价格带浓香型产品,酒精度也是42度。今世缘酒业总工程师、中国酿酒大师吴建峰曾表示,未来不排除推出42度的国缘V9的可能。而在产品风格上,今世缘系列产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香型认知,自由定义了柔雅型、幽雅醇厚型、清雅酱香、黄淮浓香型等多种风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风味自由”。今世缘虽然不是中国最大的白酒企业,但却是中国白酒的风味王国,它在白酒风味方面的创新实践清晰可见。这是今世缘在过去20年始终坚持打造42度,这一超级中度酒的基础。坚持单一度数的背后,是企业对产品风味的掌控能力。

近日,弗若斯特沙利文完成了对国缘四开的三项市场地位确认:即中国中度高端白酒领先品牌(按销量计),中国500元价格带中度高端白酒单品销量第一,江苏中度高端白酒第一品牌(按销量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如前文所述,中度酒是中国白酒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香味平衡”的结果。在过去20年里,今世缘系列通过对“42度”这一中度酒的极致聚焦,在事实上开辟出了一个以产品度数(即42度)定义的新赛道,并通过20年的持续打造,完成了对42度中度酒的心智构建。

在黄淮板块,在古井、洋河之外,今世缘能够在黄淮众多酒企中率先完成百亿战略,与其过去20年间系列产品精准锁定42度这一单一酒度直接有关。这一战略选择也确实符合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孤注一掷”的企业家战略。这是为了赢得一个新市场或者新的产业领导地位而采用的长期主义的企业家战略,即选择一个有可能突破的创新方向,集中全部资源长期投入,全力打造。这个战略一成功,所带来的就是超高的回报。但“孤注一掷战略”也会完完全全的拥抱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战略风险,因为一旦方向选择错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需要企业家具有坚定的战略毅力和前瞻性的眼光。

在黄淮板块,洋河、古井拥有老八大名酒这一金字招牌,同时也通过酿酒技术的创新建立了自身优势,比如洋河的绵柔,古井的年份原浆。因此,长期看,洋河、古井在产品策略上采取多个度数全面布局,是企业家的“守正”战略,即“以正合”。而今世缘则处在挑战者的地位上,他们的竞争战略是“出奇兵”,即出奇制胜。过去20年间,今世缘主线产品极致聚焦42度这一单一酒度,其本身就是践行了“孤注一掷,出奇制胜”的企业家战略。42度,单一酒度,就是今世缘的核心竞争战略,也是其核心竞争优势。当时,当今世缘以42度出奇制胜20年之后,以“奇胜”的战略也就转化为了以"正合"。对42度这一中度酒的坚持就成为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具备了战略防火墙的能力。

2024年,种种迹象表明,“高端酒中度化、低端酒高度化”的白酒市场趋势愈发明显。随着38度国窖1573的成功突破百亿,以及45度五粮液的高调上市,一个拥有千亿规模的“中度高端白酒市场”正在形成。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为主导的黄淮既是中度酒的主销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中度酒的最早策源地之一。

现在虽然也有媒体在积极传播洋河中度酒王概念,但更有可能这是洋河的虚晃一枪。虽然洋河在中度酒领域也有产品布局,但他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产品度数的全面布局,在容量更大的白酒市场摘取胜利果实。但今世缘则是通过聚焦战略,全力打造42度这一单一酒度,在中度高端酒赛道形成心智领先优势。

市场风云突变,高手竞争需要“守正出奇”。随着五粮液这两位重量级玩家的入局,面向未来,面向千亿级中度酒市场,到底谁将成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中度酒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白秘境 吉线331|在渤海古...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9月21日珲春电 (记者关思聪)20日傍晚,“长白秘境 吉线331”网络达人自...
“渝味360碗·山城小巷”特色... 9月20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大众点评联合推出的“渝味360碗·山城小巷”特色店专题在大...
媒体关注:冲浪兴起带动万宁日月... 9月20日,《经济日报》10版刊发文章《“海洋+”新场景缤纷多彩》关注海南海洋旅游。版面图及全文如下...
广西着力打造“入境游支付无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桂林9月21日电 (张广权)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交通银行广西...
雨后北九水 这个周末,雨后的崂山九水游览区水量丰沛,景色宜人,被不少网友称为“青岛版九寨沟”。9月21日,走进九...
阳澄半岛乐园,焕新启幕! 今天 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品牌焕新发布会 在阳澄湖畔成功举办 活动以“乐见新生 欢聚阳澄”为主...
原创 去... 春风拂面,杭州的街头总让人沉醉。这个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城市,给人带来了不少时尚的灵感,尤其是在街头巷尾...
守护“非洲伊甸园” 陕西建设者... 在东非高原的心脏地带,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非洲伊甸园”。这里沉睡着约360万年前的古人类足...
2025年新疆旅游旅游团十日九... 2025年新疆旅游团十日九夜人均报价3000元,乌鲁木齐深度10天游能让你沉浸式感受新疆的壮美与风情...
手指是养生“钥匙”!每天这样刮... 迁西9月22日天气预报 多云, 风力<3级 ,13~24℃ ▼▼▼ 十根手指 其实是养生的“钥匙”...
新晋商酒庄集团亮相白酒酒庄价值... 9月18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白酒酒庄工作委员会年会暨白酒酒庄价值大...
原创 搞... 1、 老妈的灵魂拷问 刚热好的糖醋排骨搁微波炉,转盘晃得像蹦迪,下秒排骨全贴炉壁。老妈端着空碗瞪我:...
原创 中...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一句轻松的玩笑常能让关系变得更融洽。然而当中年女性随口说出这些看似随意的话时,不应...
新手必看!《只狼》幻影之蝶逃课... 手游巴士(www.shouyoubus.com)2025年09月21日:玩《只狼》时,不少新手会栽在...
光遇堕落天使位置全攻略:从传说... 手游巴士(www.shouyoubus.com)2025年09月21日:在《光遇》这个光与暗交织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