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腹地,阳江阳春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金花坑春砂仁,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承载着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非遗烘焙工艺,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近日,记者走进金花坑春砂仁烘焙场,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坚守。
“天下砂仁数阳春,阳春砂仁金花坑。”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在梁方生场长的口中显得格外生动。梁方生是阳江市非遗金花坑春砂仁烘焙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从事春砂仁烘焙工作已有30多年。据他介绍,金花坑春砂仁之所以能成为杏林珍品,除了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外,更离不开那一千三百多年传承下来的非遗烘焙工艺。跟随梁场长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春砂仁的加工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于鲜果与炉火之间,从鲜果加工至成品,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不容丝毫懈怠。
梁方生告诉记者,“我们的春砂仁采摘回来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才能烘焙出来干果,大概需要三清、三烘、三焙、三熏共十二道复杂工艺,历时三天三夜到五天五夜,才能成就其独特的风味与药效。”
据悉,“三清”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工人们细心地清除春砂仁中的杂枝、果茎和坏果,确保每一颗春砂仁都纯净无瑕。随后,经过清水的洗涤,春砂仁变得更加通红饱满,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宝石。“三烘”环节,新鲜进炉的春砂仁,在猛火的炙烤下迅速升温,每半小时一次地轮换,确保了每一颗春砂仁都能均匀受热。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中火、小火依次上阵,每一次的烘焙都是对春砂仁内部结构的精细调整,直至浓郁的砂仁香味弥漫整个厂房。“三焙”是烘焙工艺中的精髓所在。烘焙的第一步是用高温杀青,大概控制到40%的水分、干度,就杀青好了。杀青不好在两天时间内会腐烂,对质量有伤害。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感觉到五成干的时候就要晾果了,晾10个小时左右,再回烘焙炉烘焙,烘焙到了六成干的时候又要晾果,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疏忽。最后一道工序“三熏”,利用炭火的余温与烟熏的防腐作用,为春砂仁披上一层油润的保护膜。这层膜不仅防虫防蛀,更锁住了春砂仁的香气与药效,使其能够长久保存,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经过三天三夜到五天五夜的精心烘焙,金花坑春砂仁终于完成了它的变身。
据了解,每年的8月中下旬是春砂仁的成熟采摘季随即要对鲜果进行烘焙。目前,阳春市恒豐公司有两个烘焙场每年烘焙春砂仁鲜果20万斤左右,梁场长希望春砂仁的古法烘焙技艺能代代相传让金花坑春砂仁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中医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记者 戴灵敏 通讯员 刘迪
图|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