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北“纯正”尼姑庙:不搞旅游、不收门票,每年特定时间去乞食
创始人
2024-08-07 13:02:23
0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辽宁省海城市便会出现一道,与周遭环境差异较大的风景。

初秋时节,在热闹繁华的城镇街头,在树影婆娑的田间巷尾,在天高云淡的云野之间,一队身着海青的僧尼静默慢行着。

她们神情严肃认真,一式的比丘尼寸头,一式的巨大背囊,不随风动,不随幡动。

她们都是来自辽宁海城三家堡道源寺的尼众,八月十五过后为期十五日的“行脚”,是这座简单朴实的小寺的每年例行修行活动。

她们背着行囊出发,露宿野外,沿途托钵乞食,循缘讲经,每次“行脚”,往返路程可达上千里。

在海城当地提起这所寺庙,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是它新修之前的朴素形象,修整之前的道源寺,灰墙土瓦,建筑低平,经常与周遭的民房混为一体。

它不像当今社会中众多的寺院一样,香火繁盛,高大威严,它更像是一群隐居之士所藏身的深山穴洞,神秘,淡然。

然而,这座其貌不扬的道源寺。却是当之无愧的“奇寺”。虽然被用寺庙命名,但是,道源寺实际上是一座只有女尼修行居住的尼姑庵。

了解过这所尼姑庵的人们都对道源寺的三奇有所耳闻,这其中的一奇,便是我们在开头中所提到的“行脚千里化缘之奇”。

那其它的两个奇指的是什么?这所尼姑庵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座道源寺一探究竟。

道源寺的第一奇“行脚千里化缘之奇”实际上是一种佛家均有的修行之法,其佛教专有称呼为头陀行,又称二时头陀。

道源寺众尼姑所行的即为二时头陀之中的一时,这在《佛说十二头陀经》、《梵网经菩萨戒》、《增一阿含经》中均有提及。

比起佛经中严格的头陀行,道源寺自八月十五始的行脚时间由一年两次变为一年一次,由八月十五至十月十五两个月的苦行变为历时十五天的苦行。

这是应社会时代变化所做出的优化调整,佛法有云:一切随缘,恒顺众生。因而因时因势的调整也使得其对佛法的传承与坚守得以彰显。

在道源寺的尼姑们进行“头陀行”修行之时,她们的行囊中装着锡杖香炉以及其她佛教用品,且无论天气是炎热或是暴雨,她们的行动都不能够被阻挡。

她们修行的时间起于九月,虽已入秋,但是太阳仍很热烈。因为修行之人只能身着海青,宽袍长袖,难以透风。这就为她们的修行之路,更增添了一份难耐的炎热。

同样,当遇到大暴雨天气时,她们的衣服被雨水打湿,沉重不堪,每位修行之人身上,便会平添重达几斤的重量。可谓是真正的负重前行。

佛家讲究在头陀行时要遵循“但三衣”的原则,一年四季仅仅着三件衣裳。因此,在这些尼姑修行之时,并无可更换的衣物。

另外,在整个头陀行的修行过程之中,要遵循“常行乞食”的原则。在行路过程中,她们只能通过乞食充饥,且在乞食时,也有很多的规矩需要遵循。

例如“次地乞”,只在乞食过程中,一天最多只能向七家乞食。如果第一家所给饭食足够量的话,她们便回去就餐,如若七次所取得的食物哪怕相加都很少的话,那也不能再行乞食。

且在乞食过程中,每位尼姑需手持锡杖,不得在乞食时妄敲别人家门,要在门口通过摇晃锡杖产生的声音来“托钵”。

这些规矩,原本是佛教僧众都应定期进行的修行中所必备的,但如今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苦行已经渐渐消失。

因此,道源寺尼姑们每年定期进行的行脚修行,可谓是对佛法传统的认真继承。她们坚信通过这一修行,可以让她们升华身心,内心不再囿于衣食之需。

道源寺的尼众们,曾在2014年从道源寺修养地出发,途经辽宁、河北,最终行至北戴河。

这一跋涉千万里的佛家修行之事,在当时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可谓是道源寺之一大“奇”。

道源寺的第二大“奇”便在于戒律十分森严,一天仅一餐。

与当今许多宗教场所已经被商业化、旅游化了的情况不同,道源寺自诞生之初,一直到今天,仍旧坚守着佛法本心。这在其寺中的严格戒律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道源寺的入门门槛非常严格,并不是说她对于想要进入道源寺出家为尼姑的人的学历等方面设有门槛,而是体现在严格的出家审查机制之中。

凡是想要进入道源寺出家为尼之人,必须要经历时达半年的严格考察。在通过考察之前,是不会进行剃度仪式的。

即使在举行剃度仪式之前,考察也仍在进行,这便是剃度前的问话。

所有将要接受剃度的准尼姑都会被问到是否能够接受日中一食?是否能够做到不以任何形式拥有或储存财产?是否能够忍受饥饿寒冷等痛苦事务?

这是蜕变之前的扪心叩问,也是抛出问题,让想要出家之人再次询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能够做到不贪图享乐?是否能够做到不在乎外物?

在正式进入道源寺之后,她们便要接受每日定时、定量的饮食。每日仅一餐,而且有固定的用餐时间。

不到时间,无论你怎样的饥饿难耐,都不得饭食;只要过了时间,无论是何种理由都不得再度进食。

食量也是有限制的,不得多食暴食,也不得浪费食物。且进食时,都要坚决做到“食不言”,且进食时要端正仪态。

佛法中对于僧尼生活行为仪态的要求,实际上在尼姑身上体现得更为严格,此差别形成的原因十分深远,可追溯到佛陀初期。

尼姑,梵语中称比丘尼,其出现要晚于比丘,这是因为在佛教刚刚发展兴起之时,女性是不被允许出家修行的。

是阿难陀尊者的据理力争,才使佛陀给予了女性以正法出家的机会。

佛陀认为两性在一起修道。会使得情爱影响到智能,有些人可能会以此背道不修。其称,如若女众出家,则如同稻田里生长了稗草,会影响到收获。

而阿难陀则以众生平等,以及憍昙弥等五百女众如果不得出家,勿宁死的坚定信念为缘由,向佛陀请命。

最终使得佛陀认识到,这世界上法与情有时是不得兼顾的,禁止女众出家,也并不会彻底截断情。不潜心修佛者,无论女众出家与否,其心性都不会坚定。

因而同意了女众出家的请求,比丘尼由此出现。但与此同时,佛陀也提出了规定比丘尼行为仪态,以及要尊重比丘的“八敬法”。

“八敬法”为比丘尼的修行提供了标准和限制,这是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以及佛教发展需要的。

今天,我们在道源寺所看到的严格的戒律,实际上就是“八敬法”的一个时代性调整与传承,这在如今的宗教场所中也称得上是一股清流,可被称为道源寺第二大“奇”。

除了每年跋涉千里修行的传承,以及森严的清修戒律之外,道源寺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一大“奇”便是这是一处没有功德箱的寺院。

因此这里也被人们称为有着“最真正出家人”的佛门之地。

在没有翻新修建新的庵舍之时,道源寺虽然名为寺,但看上去却丝毫没有寺庙的模样,甚至与周围民房相较也稍显破败,屋顶铺盖着茅草,外墙为大小不一的砖石碎块拼接而成。

因而有外来的人疑惑于此,全国各寺庙再拮据,也有当地香客捐功德的香火钱支持着,但凡有几分香火收入也不至于这样破败简陋。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座道源寺全寺上下内外,不设一个功德箱,甚至在门口的提示词中还着重写了“寺内禁止放钱”。

这句提示词也被继承下来,在翻新的道源寺门口的大铁丝网上,用醒目的黄色字体标示着,比高大的香烛更能给人一种敬畏之感。

虽然出家人不慕钱财是一种常识,但这种常识似乎有着自身便有的矛盾感,许多出家人口中念着四大皆空的经文,身旁的功德箱却红的似火,至于这把金钱的欲火是否烧进了一些人的心里,着实令人疑惑。

更有甚者,以普度众生为由,却向众生收取踏入寺庙的门票。在这些人眼里,寺庙被打造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进门要门票,拜谒要买票,拜求要香火钱。除去这些传统的项目之外,甚至为了敛财而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不属于佛门清净之地应有的项目。

种种敛财行为以及乱象,凸显出了如今佛门清净之地已不再清净。一些职业性的僧人出现,假僧人也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露面,消费着人们的善意以及敬畏。

将功利与庸俗,带进了佛门,早已偏离了他们剃度之时扪心自问的种种问题。

再看道源寺如今所做的,不得不说道源寺的众尼姑令人敬佩,令人敬畏,令人敬服。

她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初心与本心践行下来——“清修道场,谢绝旅游”。

虽然免费对外开放,但也绝对不将自己作为旅游场所看待。哪怕尼姑们外出做佛事,也坚决不允许收受任何形式的财产、金钱报酬。

可能会有一些所谓的“理中客”站出来说:香火钱,从古至今都是寺庙财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香火钱的供奉,那么寺庙众人该如何生活下去?这偌大的寺庙,又该如何运营下去?

当他们提出这些疑问时,道源寺的众尼姑们的所做、所为、所行,便是最好的答案和例证。出家为僧尼,放弃一切物欲。

寺庙常规饮食少量且清淡,真正的出家人便没有了酒肉鱼羊之需。日常饮食所需要的蔬菜、瓜果等,道源寺的众尼姑们都亲自开垦田地予以种植。

她们坚守“但三衣”的佛法修行原则,不在个人外在上下金钱功夫,只穿简单的尼姑衣衫,自己制作,自己修补。

甚至连寺庙的翻新以及庵舍的修盖,都是由众尼姑们一砖一瓦,亲自动手进行的。

又因远离城市喧嚣,道源寺中不使用现代的通讯、照明设备等。因而,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水电暖等费用,在道源寺也是一概不需要的。

她们内心纯净,风气清正,可谓是佛门清净之地的典范。所以她们也不做宣传、不思金钱,只是按照自己内心所崇敬的佛法修行,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将道源寺运行着。

那么,看完道源寺为人们所称道的三奇。道源寺中的众尼姑们给我们留下的到底是怎样的印象呢?

有人也许觉得他们生活虽清苦,但是乐在其中,因为她们有信仰,且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因为她们过得充实,也过得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有人则觉得她们实在是自找苦吃,“众人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虽然这样能够留下良好的名声。

但是,这种苦日子真的是有必要过的吗?人们研究佛法,选择去寻找信仰,不就是想要过上一个更好的生活吗?

其实,当我们真正走入道源寺,见证过这些尼姑时,则会认识到,无论别人如何认为,无论在外人看来,她们是喜或者是悲,她们都不在乎,也不会就此作出回应。

因为当她们选择踏入道源寺时,便已经抛却了物欲与所谓的喜怒哀乐之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为苦?何为乐?答案一定是固定的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我们能够做到的,无非是像这些选择进入到岩寺的尼姑们一样,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尽可能的坚守住自己的初心与原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在自己回望这条人生的来时路时,也会得到自己的尊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鼎湖山入口高峰期排队超40分钟... 鼎湖山“问鼎”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爱。鼎湖山接驳车实现一票通,被多数游客称为“花得值”。游览七星岩溶洞...
炒菜知道这几点,你也可以做出跟...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渴望炒出跟饭店一样美味可口的菜肴。其实这并非是难事,只要掌握一下几点关键要点,你也...
原创 自... 在自助火锅的盛宴中,食材的选择往往决定了这场味蕾之旅的成败。今天,让我们聚焦于三种食材,它们不仅能够...
“现在的奶茶名,像皇帝赐的封号... 关于奶茶取名的讨论,已经不止一次登上热搜了,最近这次则是大家对奶茶名字变得越来越含蓄古风的热议。有网...
新西兰航空招人:首席冰淇淋品鉴... 新西兰航空正在号召全国最顶尖的“冰淇淋品鉴师”,参与挑选下一款机上冰淇淋口味。 这个夏天,新西兰航空...
非遗美食高手,为啥去大学“回炉...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孝洪(右二)为学员讲解川菜烹饪技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摄 “做菜加...
安徽亲子3日游最佳行程推荐,黄... 家人们,假期了,是不是正愁带娃去哪儿玩呢?我最近就带着孩子去了安徽黄山玩了三天,这一趟旅行下来,那叫...
安徽旅游3天纯玩攻略,黄山三日... 嘿,朋友们!是不是总想着找个时间去好好旅游一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安徽,就是...
陪女友四川旅游6天纯玩攻略,成... 四川,这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四川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从繁华热闹的成都市区到风景...
去安徽玩五天专业旅行社推荐,黄... 作为中国山水文化的代表,安徽以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2025年8月的最新旅游数据显示...
五天四夜广西旅游费用,桂林5日... 家人们,当你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到疲惫,是不是特别渴望找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
和家人去四川6日游行程怎么安排... 宝子们,四川一直以来都是旅游界的“顶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藏着数不清的美景和惊喜。成都作为...
和闺蜜广西五日游攻略,桂林游玩... 嘿,各位旅游爱好者们!今天我这个桂林旅游达人要给大家分享一份超详细的桂林 5 天 4 晚旅游攻略。桂...
组团去广西旅游4天要多少钱?桂... 宝子们,当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决定组团出游时,广西桂林绝对是个超棒的选择!桂林,这座被大自然偏爱的城...
乌鲁木齐炒面:劲道爽滑,肉香超... 本文围绕乌鲁木齐炒面展开,全面剖析这道西域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先简述其凭借劲道爽滑的面条、浓郁醇厚的...
红烧鸡块这样做才好吃!冰糖炒糖... 【内容概览】红烧鸡块也能吃得轻松。用冰糖炒糖色,色泽红亮。掌握火候,少油少盐。再配全谷和蔬菜。既保留...
秋冬必吃!莲藕炒排骨,暖胃又暖... 莲藕炒排骨 莲藕炒排骨,一道将莲藕的清甜脆嫩与排骨的鲜香浓郁巧妙结合的家常菜肴。排骨经过精心烹制后,...
黄花菜炒蛋:鲜嫩可口的家常美味 黄花菜炒蛋 黄花菜炒蛋,一道朴实无华却深受大众喜爱的家常小炒。黄花菜的清香与鸡蛋的醇香相互融合,口感...
【炫彩世界】来“炫彩世界”!一... 9月10日,以“十年共架友谊桥,繁荣文明百花园”为主题的第十届“炫彩世界”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在位于首...
广东亲子5日游旅游攻略,潮汕玩... 广东亲子5日游旅游攻略,潮汕玩五天人均需要多少费用 家人们,有娃之后,是不是总想着找个地方既能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