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政府联合搜救指挥部发布通报:2024年7月26日凌晨1时许,永登县河桥镇接该镇马莲滩村村民钱某报称,其侄子钱某斌(男、14岁)于25日上午离家未归,经组织邻居亲友寻找无果,现寻求帮助。
接报后,永登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寻找,了解到同村的杨某宸(男、13岁)、田某盛(男、13岁)、胡某(男、12岁)曾与钱某斌相约到大通河游泳。
事发后,永登县组织干部群众、公安民警、消防救援和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力量,对大通河及邻近水域和山区持续搜寻,并开展相关调查工作。目前,在大通河岸边发现胡某佩戴的电话手表(家属已确认),尚未发现四人踪迹,相关搜寻工作仍在继续。
4名男孩集体失联,官方通报(中国应急管理)
这些和溺水相关的知识
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01
识溺水,知危险
溺水发生是快速又突然的。2分钟就可能发生窒息,4~6分钟就可能发生溺亡。
溺水可能是无声的。溺水者不一定能够拼命拍水或大喊,反而可能是无声的,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
非游泳区域的户外水域危险重重。水面看似平静,水下可能有暗流或漩涡;水面看似很浅,水下可能有泥沼或深坑;水面看似清澈,水底可能有水草和岩石。
02
家长有效看护最重要
当儿童在水中或者水周围玩耍时,家长应实时“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有效看护。家长如无法看护,需委托其他成年人进行有效看护,不可交由未成年人。多人看护时,需明确指定看护人。
家长要消除家中和家周围的危险环境,及时清空家中使用后的水容器,通过加盖子、安围栏、装门栏等措施将家中和家周围的水体与低龄儿童隔离开。
家长要教授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带儿童去安全的场所游泳或戏水,知晓并遵守场所的安全规则。如需使用漂浮装置,应给儿童使用专业漂浮装置。
参加水上活动时,家长应全程给儿童正确穿戴质量可靠的救生衣。
03
会自救,会施救
科学自救:一旦发生溺水,要保持镇静,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尽可能使头部后仰,口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
安全施救:“叫叫伸抛法”——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第二个“叫”是拨打110/120报警;“伸”是如果有竹竿,将竹竿伸过去,要先确保自己处于安全位置,以免被拖入水中;“抛”是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如果现场没有竹竿、漂浮物等,可以脱下衣服连接在一起当绳子,抛给溺水者,切记确保自身处于安全位置。
正确急救:应先检查溺水者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其口中的淤泥与杂草;如果溺水者无呼吸与心跳,先为其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如果溺水者有呼吸心跳,让其侧身,便于及时清除呕吐物。
来 源丨中国教育报、红网、中国应急管理
审 核丨周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