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 · 津巴布韦的文化印象
创始人
2024-07-21 08:02:12
0

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津巴布韦北边与赞比亚相邻,东边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部与南非相连,面积约39.1万平方公里。津巴布韦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7月份温度最低,在13℃至17℃之间。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境内已发现200多处历史上建造的“石头城”遗迹。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绍纳人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名字的由来),以此城为都城的穆胡姆塔巴帝国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产品。15世纪时,这里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1837年时,绍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莱人征服。1888年英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从恩德贝莱国王手上取得采矿权,1889年取得这里的领土权,并且在1895年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得西亚”,这一名称源自英国殖民者罗兹的名字。

罗得西亚在1911年时分成北罗得西亚(今日的赞比亚)与南罗得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津巴布韦。1953年,英国不顾非洲人民的反对,将南北罗得西亚以及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简称罗尼联邦。在三地人民的反对下,联邦于1963年解散。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津巴布韦首都是哈拉雷。哈拉雷是津巴布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国境东北高原上。哈拉雷始建于1890年,是当时英国殖民者为侵略津巴布韦而兴建的城堡。在当地语言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相传,此名是由一酋长的名字转化而来,他一直保持警惕,从不睡觉,富有斗志,勇于克敌。哈拉雷海拔1480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8℃,常年凉爽如春、林木青翠、繁花朵朵,是南部非洲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也因此获得了许多美丽动听的名称,如“阳光城”“常青城”等。

津巴布韦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

一、津巴布韦的“景”。津巴布韦有享誉世界的自然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热带野生动植物,保存着狂野非洲所具备的原生态珍稀景观。非洲著名的五大兽——狮子、猎豹、野牛、犀牛、大象,这里均有。著名的景点有多处:

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

一是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萨比和切俄雷自然保护区。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萨比和切俄雷自然保护区位于津巴布韦北部与赞比亚接壤地区。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建于1963年,面积2196平方公里。萨比和切俄雷自然保护区建于1964年,面积分别为3390平方公里和1180平方公里。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萨比和切俄雷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面积不大但十分重要的山地植物群,山谷中遍布一种叫“吉赛”的干旱落叶灌木稀疏林。赞比西河河沙堆积的小岛和沙滩上,生长着白金合欢树和非洲基赫里稀疏林。这一地区动物资源丰富多样,其中濒危动物主要有黑犀牛。切俄雷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非洲最大的黑犀牛群,河流沿岸和灌木丛中生活着380多种禽类和6500多头非洲象,以及面临灭绝的尼罗河鳄鱼。

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萨比和切俄雷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自然遗产。

万基国家公园

二是万基国家公园。万基国家公园位于津巴布韦西部,面积接近1.5万平方公里,1928年划为保护区。园内有100多种哺乳动物和400多种鸟类。大象数量众多,超过4万头大象生活在这里,另外还有非洲狮、犀牛、非洲花豹、猎豹、野牛、长颈鹿、斑马以及各种羚羊等,是观赏野生动物的绝佳旅游目的地。非洲野犬为非洲大陆特有物种,世界仅存不到7000只,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万基国家公园、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和坦桑尼亚塞卢斯国家公园为世界现存的野犬主要活动区。

维多利亚瀑布

三是维多利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津巴布韦与赞比亚接壤处,宽1700多米,最高落差108米。维多利亚瀑布的宽度和高度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一倍。广阔的赞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在宽浅的河床上,然后突然从陡崖上跌入深邃的峡谷。万顷银涛整个跌入100多米深的峡谷中,卷起千堆雪、万重雾,只见雪浪腾翻,湍流怒涌,万雷轰鸣,动地惊天,溅起的白色水雾,犹如片片白云和轻烟在空中缭绕,彩虹在飞溅的水花中闪烁,能上升到300米的高度,远自65公里之外便可见到空中如云般的水雾。维多利亚瀑布的当地名字是“莫西奥图尼亚”,意为“轰轰作响的烟雾”。

欧洲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1855年发现了维多利亚瀑布,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其命名。维多利亚瀑布198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津巴布韦的“史”。津巴布韦有着丰厚的历史,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其代表。该遗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20公里处,总面积达720公顷,共由90多万块花岗岩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黏合物,至今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

大津巴布韦遗址

大津巴布韦遗址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据考证,这座石头古城始建于公元6世纪,到14世纪至15世纪达到鼎盛。遗址分为山丘建筑群和山谷建筑群。山丘建筑群建在100多米高的陡峭山坡上,山顶用9米高、244米长的城墙围起,城内有锥形高塔、神庙等。山谷建筑群散落着许许多多的石头建筑物,这里是平民居住的区域,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当年人生活的遗迹,如房屋、梯田、水渠、水井、铁矿坑和炼铁工具,有黄金熔铸的遗迹和精细的排水系统,也有来自中国的瓷器、来自阿拉伯和波斯的玻璃器皿及金器、来自印度的佛教念珠等等,这都说明这里曾是一个繁荣的城市。

1871年,来到这里探险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最先把大津巴布韦遗址公之于世。他说:“那是一大片聚在一起的石造建筑物,全没屋顶,都用灰色的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有些石块还曾被雕琢。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式的建筑。”

遗址中最珍贵的文物是“津巴布韦鸟”。鸟用淡绿色的皂石雕刻而成,鸟身如鹰,而头似鸽子,脖子高仰,翅膀紧贴身子,长约50厘米,雄踞在1米高的石柱顶端,工艺精细,造型雄健。在遗址中,曾先后发现8只这样的“津巴布韦鸟”,它被作为津巴布韦的象征,印在国旗和硬币上。

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南部非洲曾经存在的一个灿烂的文明,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在这个区域内,已经发现了500多处类似的石头建筑遗址。这里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王国,有着繁荣的经济、活跃的贸易、多彩的文化。到16世纪初,这个盛极一时的文明突然瓦解,大津巴布韦文化也随之走向衰落。

大津巴布韦遗址198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津巴布韦的“石”。津巴布韦以石头著称,“津巴布韦”这个国名就是“石头城”的意思。津巴布韦是盛产石头的地方。这个国家到处是石头,形形色色、怪模怪样的石头琳琅满目,特别是巧夺天工的大自然雕琢的石头,让人大饱眼福。津巴布韦的石头有三种形态享誉世界。

一是石头遗址。在津巴布韦有大大小小的石头建筑遗址,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当地,而且是非常坚硬的花岗岩。这些用于建筑的石头均不做任何切割和打磨,也不用黏合剂,完全靠匠人们精心地选材、垒砌,屹立千年而不倒。据说,当时的工艺是:先用火烧花岗岩,岩石烧热后再浇冷水,热胀冷缩,石块一层层剥离下来,形成建筑用材。

平衡石公园

二是平衡石。津巴布韦遍布一种奇特的石头,即平衡石。平衡石都是巨石,个头巨大但支点很小,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千百年来纹丝不动。在首都哈拉雷,有一个平衡石公园。公园内怪石林立,石头大小不同、表面光滑、形状各异。有的状如蘑菇,有的形似一顶小帽,还有的类似木船……天地造化之巧妙,让人啧舌不已。这些石头一般重达几吨,有的甚至几十吨,但下面的支撑点都很小,经过千万年的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平衡而不倒。正是这神奇的天地造化,使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平衡石公园成为津巴布韦天然的旅游胜地之一。平衡石公园里最为著名的石头就是由三块石头上下叠成的平衡石——“三叠石”。这三块石头是津巴布韦钱币上的图案。

绍纳族石雕

三是石雕工艺。在津巴布韦石雕工艺中,尤以绍纳族石雕工艺最为精美。绍纳族是南部非洲的四大族系之一,和另几支擅长打斗、富于侵略性的族系不同,绍纳族拥有热爱文化、载歌载舞的民族传统。他们崇尚神灵,坚信万物有灵,特别讲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石雕的题材也因此多与神灵、与当地的古老传说有关。绍纳族雕塑家相信每一块石头里面都包含了一种精神,他们的工作就是把石头中的灵魂释放出来,这种信仰给了艺术家真正创造和表达的能力。绍纳族石雕取材于当地产的石头,因为津巴布韦矿产资源和宝石资源丰富,许多石头也含有宝石和矿石的成分,故色彩艳丽多变,以绿色、紫色、黄色、黑色、灰色、棕色为常见色。有些石头表面和内在色泽不同,聪明的雕刻家可以通过打磨石头,使一件作品呈现出多种颜色。绍纳族石雕最让人称赞的是它们的造型,无论是最常见的狮子、豹子、河马、犀牛、大象等动物题材,还是人物雕像、家庭伦理、日常生活等人类题材,抑或是抽象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都打上了古朴、原始、粗犷、天然的津巴布韦烙印。

在津巴布韦还有价值不菲的宝石、钻石,引来东西方无数淘宝者。

四、津巴布韦的“烟”。津巴布韦素有“烟草帝国”之称。说到津巴布韦的烟草,英国广播公司曾经做出过“接近完美”的评论。世界上几乎所有高档欧美品牌的香烟,都要掺入一定比例的津巴布韦烟丝,因为它带有独特的焦甜香。中国的卷烟也不例外,比如中华烟、黄鹤楼、芙蓉王等,都会掺入一定比例的津巴布韦烟丝。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的1/3是清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烟草的生长,同时又有年均800毫米的降雨量,为烟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津巴布韦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被称为“烤烟大田期”,平均日照时数高达8.3小时,这样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形成较多的香气物质,提高烟叶的香气浓度。同时,气温平稳,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水分利用率高;土壤质地疏松,烟株生长健壮;土壤供肥能力低,人为可控性高;土壤吸附能力低,当季施入土壤的肥料容易被烟株吸收与利用,故养分利用率高。因此,津巴布韦烟田也有着“黄金烟田”的美誉。

津巴布韦拥有百年的烟草种植历史,其烟草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99.5%的烟草都用来出口,换取外汇,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第三大烟草出口国。出口的烟草中有一半左右出口到了中国。专业人士说,如同炒菜需要调料一样,津巴布韦的烟草主要用来提香。据说,每一支中华烟中,有15%至20%的烟草来自津巴布韦。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天河初中晚托住宿TO... 内容概要 在2025年,天河区初中生晚托住宿服务已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随着学业压力增加,寻找安全可靠...
第22届北京房车世界房车露营博... 第22届北京房车世界房车露营博览会暨第31届中国国际房车露营大会,将于2025年9月12日-14日在...
四川成都5日游详细攻略安排,熬... 嘿,朋友们!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徐徐展开。它是大自然的宠儿...
内蒙古烤羊腿:现烤现切的草原硬... 本文聚焦内蒙古烤羊腿这道现烤现切、3 人都吃不完的草原硬菜,从多维度深入剖析其独特之处。先介绍食材选...
市文旅广电局发布《导游员规范服... 导游员规范服务倡议书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旅游市场秩序,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有效防范...
安顺职院“文化体验游”作品斩获... 在8月27日闭幕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旅游赛道的比赛上,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师生团队设计...
原创 王... 在喧嚣的都市之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热闹,横亘在新闻的边缘,似乎要把人心的缝隙塞满。看上去热闹,实则...
天山天池绘就生态旅游新画卷 8月,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天山天池景区,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博格达峰的雪顶倒映在晶莹如玉...
原创 被... 摩旅经过台州椒江的时候,本来是对这个法济寺不以为意的,只是在地图上看到它左依“关圣帝庙”、右靠“小普...
宜昌蹦极空中二次反弹时安全扣崩... 君之言之 君之言之 2025年08月28日 00:43 26日中午一点左右,湖北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景...
商丘日月湖景区藏着一片“秋日限... 当夏末的蝉鸣渐渐退场, 商丘日月湖的秋日画卷便 悄然铺展。不同于春日的 繁花似锦、盛夏的绿意浓 荫,...
爱玩的美团会员,悄悄捧红深度旅... 作者|乌塔 编辑|计然 今年夏天,消费市场经历了最火热的一幕——从补贴到明星营销,外卖热战打得声势浩...
和美乡村入画来——蓝田发展民宿... 8月21日,游客前往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凫咖啡店。 记者 蒲茜摄 渠水绕田流,半亩荷花香。8月18日,...
揭秘峨眉山陪爬团队:九成游客为... 陪爬队员背、扛、抱女游客协助登山 近日,一段多名峨眉山陪爬队员拉、背、扛、抱女游客协助登山的视频,引...
在雪域高原唱响健康之歌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雪域高原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中国酒店品牌首次规模化出海!锦... 中国品牌“走出去”站上世界舞台迎来新的里程碑。 在锦江品牌90周年之际,8月27日,中国头部酒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