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文为作者原创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旅游体验师金晓飞:网名楠溪青黛。在我的内心深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最美的人生。时间在旅行中变得缓慢,世界呈现出微观而丰富的细节。我习惯了在路上,不断更替的人事和风景,无数瞬间都让一颗敏感的心着迷。
十几年前跟随温州日报去磐安花溪采风,记忆里的花溪好像跟夏天特别有默契,漫山的青翠树林笔直地矗立在延溪两侧,视野里只有湛蓝与墨青两种颜色,幽静到极致。
花溪景区拥有“涉千米平板长溪,赏亿年火山奇观”而素有“小白水洋”的美称,如此特别的花溪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滚烫岩浆顺流而下,逐渐冷却,慢慢形成了如此美妙的戏水天堂,自然的水涧从不刻意逢迎,成了“天下一绝”。
这是岁月的沉淀,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引得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称赞“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
千米平板溪,像是用刀削过那样,溪里没有石头和沙子,常年水位都在脚踝。清浅的水下,偃卧的火山岩纵横着波痕似的纹脉,在徐漾的漪澜中泛出隐隐的微光。长年的流水轻抚着平滑的岩体,仿佛延续着久远的传说。
一双草鞋、一只网兜、一把水枪,在清浅水面上荡悠悠的秋千,溪水轻抚脚底,可见小鱼在趾间穿梭,就是夏日里最清凉的记忆。
后来国庆长假带母亲自驾旅游,在诸永高速上突然想起了花溪,便顺路磐安下高速,按照导航赶到花溪,原本只想逛一下景点就撤,停车场的师傅告诉我里面有了民宿村,便一下子决定住一夜。
下午四点以后车可以直接开进景区,穿过一条长长的海底般的隧道,一路清风习习,夹杂着山间特有的草木芳香。远处山峰连绵,满目青翠,匿在山间的野花,隐隐绰绰,像是水墨点染青山。
山还是那座山,溪还是那条溪,但是两侧的风景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造后的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百花游廊、光影隧道、休闲长廊、高端民宿、土特产店一应俱全。溪畔两侧,一栋栋仿古风格的民居次第坐落,与远山碧水叠映,描摹出一幅如画美卷,令人心旷神怡。
我找不到当年老民居的身影,在一排排四层新楼房中挑了一家民宿,叫“凤栖云舍”,很雅致的名字,主人说装修花了一百多万,夫妇都是善良之人,楼上楼下一圈逛下来,发现每个房间各有特色,风格典雅却不失精致,居住其中可谓是“推窗见景,出门望山”。尤其是两个大露台,坐在躺椅上,可以享受清新的慢生活。
女主人去摘了自己种的菜,包了两碗馄饨,烧了几个拿手小菜,她的厨房还特地打了农家灶台,餐厅装修却很现代。
图为作者的母亲
不是旺季,入住游客不多,母亲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舒服,晚餐后我们就逛到了溪边,想不到改造后的花溪夜景这么美!
雾气迷漫,灯光各色变幻,伴随着悦耳的音乐,溪上花儿绽放,蝴蝶飞舞,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仙境般的美好。这是花溪利用声光电科技手段,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光影互动全景体验空间,虚实结合且富有花溪景区特色,让我们领略花溪山水的夜间魅力。
清晨我带母亲踏上通幽桥,进入“忘言谷”。满目苍翠已忘言,阳光透过山林筛落下来,从斑驳的碎光中走过,闭上眼,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只有流水潺潺,不时能看到瀑布从山间倾泻,如同玉珠落盘,在奇峻岩石与青翠密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入目。
临水而建的栈道,每一步都是贴着石壁迂回向前。身侧是山,脚底是水,此刻被拥在山水之间,微风轻拂,栈道上处处是惊喜,探出身子和你频频“打招呼”的树丫、不经意间瞥到的山野花丛、情不自禁地想融入水中的山影。
沿溪溯源而上,8座各具特色的桥梁联结着两岸美景。沿路设置的游客休息区,特意避开树木,工人在搭建平台时就为它们留足了生长空间,置上座椅,便可惬意地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山林是最让人放松的,眼看美景,耳听水声,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人生足矣!
一处石头房隐在茂密的森林中,一座以“暗香咖啡”为名,一座以“清浅茶吧”为名。一欧式,一中式,依山傍水,静坐其中可听风吟。此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生命与生态的咏叹,返璞归真。
诸永高速的开通,我们和磐安的距离缩短至不到两小时,这座温暖而清新的小城对于很多温州人来说,有些许“养在深闺人不识”。
回到家中,我找到十几年前的人文照片在微信上和民宿女主人分享,她一下子就泪流满面,那老屋就是拆掉以后原址建成的民宿,抓拍的老人就是她已故的老父亲、她相依为命三十多年的老父亲!
新花溪,美丽重逢!人生还是一定要相信缘分的,感谢遇见!
作者其它文章链接: #楠溪青黛
上一篇:中国游客奥运期间赴巴黎订单翻倍,巴黎酒店均价上涨45%
下一篇:南通机场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