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按老年人口比例建“父母食堂”!让养老生活更“有味”
创始人
2024-07-12 10:49:57
0

家门口的养老配餐中心饭菜不合口,去周边小饭馆消费又太高。西城区陶然亭街道为了进一步优化属地养老配餐中心及“父母食堂”饭菜质量,街道于近日协调陶然亭敬老院,将其内部食堂纳入“父母食堂”,向周边老人供餐。

陶然亭敬老院位于红土店南巷附近。如今,每天中午,这里都会迎来约50位辖区老人现场用餐。耳听后厨刀勺齐响,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就端出来了:琵琶腿、汆丸子、炒菜花……每天,这里都可以提供五种菜品、两种主食、免费粥汤,都是后厨现炒现做。

说到这价格,简直是太贴心了!食堂推出了6档不同价位的套餐,从12元到25元不等,而只要是60岁以上的持老年卡老人,还能再享受2元的专属优惠。这样的实惠,让不少老人直呼“过瘾”!

“现场制作,让我们吃得放心,价格还实惠,已经吃了好几天了。”家住黑窑厂社区的居民张先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养老院老人、周边老人不同用餐需求,该“父母食堂”采取错峰方式,在院老人用餐时间为十一点至十二点;辖区老人为十二点以后;打包者可在十一点半进场打餐。

为了让就餐老人更加安心,该“父母食堂”严格落实“六公示”制度,工作人员统一按照餐饮服务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食堂厨房设置为明厨亮灶、公开透明,同时设有打餐台、留样柜、消毒柜等必备设施,有效保障菜品品质。街道每月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加强食品、消防等安全综合监管。

“老人们如果想参观,也可以走进食堂后厨,看看厨师做菜的过程。”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陶然亭地区共有5家机构助餐点和11家社会化助餐点,已全部纳入西城“父母食堂”养老助餐品牌。目前,西城区“父母食堂”点位已从最开始的70家增长到目前的305家,服务量突破每周6万单。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更是无数老人幸福生活的见证。未来,按照每千名老人建设一家养老助餐点的标准,西城区还将继续发力,目标直指320家,让这份舌尖上的温暖覆盖到更多的家庭。

来源: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标题:一碗玉米面一碗水,做成的零食,孩子们吃了直说好!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简单...
过油不及 餐桌控油指南来啦 油不仅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也是缔造美食的灵魂所在。但油脂摄入过量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刺客”——一勺...
30张精选早上好美图,30条早... 01 有情之路,越走越近;有缘之人,越问越亲。我非常珍惜每天问候的人!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醒来都能想到你...
原创 凉... 标题:凉拌金针菇在家这样做,简单快手,清爽适口,绝对是道下饭菜!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渴望寻找一...
原创 黄... 黄瓜,这个夏日里的清新使者,以其独特的酸辣口感和爽脆质地,成为了无数美食爱好者的心头好。今天,就让我...
原创 十... 标题:十分钟炒一碗面,比外面卖得好吃翻倍,零厨艺都会,还没人信。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寻...
原创 5... 标题:55岁大叔一辈子只做一碗面,一天卖200碗,有人一吃就是20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
原创 从... 标题:从外卖上点了一碗网红面条,面还没吃完,筷子就吃没了怎么办?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美食成为了...
原创 冰... 标题:冰箱里的肉,超过这个“时间”就别再吃了,对身体不好。 在美食的世界里,食材的新鲜度是决定其美...
原创 2... 标题:2个步骤即可搞定的开胃菜,热量低不说,关键是平民价!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
原创 黑... 标题:黑樱桃蛋糕卷,每吃一口都是多重的绝美享受! 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味蕾的盛宴...
原创 只... 标题:只要掌握了这点诀窍,在家也能做好吃美味的水煎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快...
原创 土... 标题:土豆别炒丝了,拌个糊糊摊成饼,酥香绵软细滑开胃,10分钟就上桌。 在美食的世界里,土豆的多样...
原创 只... 标题:只为了喝他家的羊肉汤,开车百里,排队1小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食,能够跨越千山万水,穿...
原创 4... 标题:42个步骤做出来的甜点,味道就是不一样,看完自已都坚大拇指。 在美食的世界里,每一道工序的精...
原创 9... 标题:90后美女街边卖小吃,一天只卖5个小时,去晚就买不到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美食不仅仅是味...
原创 鸡... 标题:鸡蛋还能在油锅里炸着吃?婆婆做了这么多鸡蛋还不够一家人分着吃。 在这个追求创新与美味的时代,...
原创 鸡... 标题:鸡腿新吃法,这样做特别好吃,营养健康,吃过的都说太好吃了! 在这个追求美味与健康并重的时代,...
原创 北... 在北方的餐桌上,一道简单却深受欢迎的下酒菜总是能引起热烈的讨论。它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