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在英国定居的东北大姨
分享自己外国老公的吃饭日常,
大叔充满“饭缩力”的午餐
加上大姨幽默的语言成功走红网络。
图源:中英家庭干巴基思大叔
大叔平日的午餐
就是切下一片干巴巴的全麦面包,
抹上一点儿黄油,
刀刮在硬硬的面包上,
声音听着像在砖头上抹水泥
再放点三文鱼和牛油果,
一顿“精致”的英式午餐就做好了。
“色香味俱缺”的样子
被大姨精准概括为“干巴lunch”
网友们纷纷表示:
做"干巴lunch"非常方便
简单组装一下就能吃了
虽说口感、口味确实欠佳
但碳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均衡到足以维持生命体征
深受年轻人追捧
除了干巴lunch
大姨的散装英语也成了网友们的快乐源泉
大姨跟大叔交流一般是中英文掺杂
东北味儿的英语口音听起来十分亲切
除了把lunch读成“烂吃”
还有这些词儿
大家猜猜说的是啥
“美克猫宁剃”、 “七肯”、“葫芦万”
它们是——
“make morning tea”(做早茶)、
“chicken”(鸡肉) 和 “whole one”(一整个)
请大家不要模仿
大姨还会关切又体贴地问儿子
“hun不hungry啊?”
“de不delicious呀?”
大叔偶尔开个火,
做了一道英国传统美食“toad in the hole”,
它是将猪肉香肠放到约克郡布丁面糊里
烤制而成的肉派,
大姨会热心地教大叔说中文,
告诉他这道菜的中文名叫“蟾蜍在洞里”
还让网友们瞬间联想到另一道英国传统美食
“Stargazy Pie(仰望星空派)”
图源:网易
大叔的情绪非常稳定
只有在大姨扔他的干巴面包时
他才会激动
还认真地向大姨证明他的面包很软
看得出来他真的很珍惜这块“砖头”
干巴lunch的精髓其实就在于干巴巴的面包。
在面包的江湖里,
如果说大叔的全麦面包坚硬得可以当“武器”,
那么第一个跳出来踢馆的,肯定是法棍~
法棍 Baguette
法式长棍面包(法棍)是最传统的法式面包,法语baguette的原意是“长条形的宝石”。
法棍之所以坚硬,一方面是因为纯净的原料配方,只包含水、面粉、盐和酵母,不添加黄油和牛奶,这样发酵烤制出的面包口感偏硬。
在法国,法棍的制作被严格规范——只能采用基础面团制作,直径在5-6厘米,长度55-65厘米左右,标准重量为250克-300克。同时,法棍的斜切也必须要有5道裂口,这是为了确保面包在烘烤时能够均匀受热,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另一方面,法棍的烘烤过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蒸汽烤箱中,面团可以充分吸水膨胀,表皮均匀不会干裂,而停止加入水蒸气后,干热的烤箱会将面包的表皮烘干,形成脆脆的质地。
刚出炉的法棍表皮松脆,金黄而富有光泽,内部却柔软而稍具韧性,越嚼越香,充满了浓郁的麦香味。但是,经过短短几个小时的风化后,法棍就会变得坚硬无比。
在面包界能与之抗衡的,就是传说中“干透了能当头盔,按扁了能防弹,放久了能当板砖砌房子”的列巴。
列巴 Russian rye bread
列巴其实就是俄语“面包”的音译,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它焦香中带着一丝酸甜,松软中又不失韧劲儿。
图源:@小V酷美食之旅
1898年,中东铁路在中国修建,大量俄国人涌入哈尔滨。
1900年,俄国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开办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并设立面包等食品作坊,专门生产俄国人喜欢的大列巴等传统食品。
1953年,俄罗斯师傅将面包制作工艺传授给了中国师傅,至今在哈尔滨人手中传承了三代。经过百年的沉淀,列巴已经与中国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哈尔滨的特色美食。
列巴的品种繁多,有圆形的、菱形的、环形的,还有装点果脯的,但最具特色的,还是以体型庞大而闻名的“大列巴”。
图源:地道风物
大列巴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净重就有4斤。
1979年,作家秦牧造访哈尔滨时,面对如此壮观的大列巴后,惊讶地感叹到“这面包简直就像个锅盖!”
要说谁更像锅盖,那陕西的锅盔可得站出来一较高下了。
锅盔 Guokui
锅盔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传统风味面食小吃。在过去,由于关中地区盛行大家庭共餐的习惯,且为了避免食物浪费,家家户户都使用大锅做饭,因此烙出的锅盔大小与锅底相当。
图源:蜂鸟网
锅盔的直径普遍可达2尺(约66厘米),厚度也有2寸(约6厘米),它特点在于干硬耐嚼,内酥外脆,香醇味美。因此,它被誉为“陕西八大怪之一:锅盔像锅盖”。
陕西锅盔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相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士兵们携带的军粮正是周文王所发明的锅盔。它不仅可以充饥,还可能在关键时刻挡箭,拯救战士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The shape of each yellowish-white loaf is like a wok, as big as a wok cover, the outside coated in a thin, hard crust, the inside thick, chewy and soft. The water in the dough has evaporated thanks to the slow fire, so each loaf can last for 10 to 15 days. In ancient times, soldiers used to wrap them in linen and carry them on their backs as rations during wartime. 做好的大饼形似锅底,大如锅盖,皮薄瓤厚,色泽黄白,口感极佳。文火使面胚里的水分得以充分蒸发,因此大饼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坏。古时候士兵们外出打仗时就将大饼用麻布包好,背在身上当作干粮。
——《陕西 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
千古“战饭”
全麦面包是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法棍是传统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大列巴是岁月和历史的见证,锅盔是西北这片土地的淳朴与豪放......
干巴巴的面包,在坚硬的外表下,隐藏着柔软的内心,它们期待自己被品尝、被夸奖。世界各地的文化也是一样,它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欣赏。细细品味,用心去感受,就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