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的每一张相片,几乎都抱着一瓶荔枝汁在喝。上幼儿园,每次我爸妈来接我,都会给我买幼儿园门口的零食吃。因为他们心疼我身体弱,总生病感冒,吃饭吃不好,牛奶饭菜都吃不了几口,严重挑食。每次生病打针,我妈都会给我1颗费列罗巧克力。那时候我们这还没得卖,我妈经常去上海出差,每次都会从上海带费列罗回来。
我表姐和我的情况恰好相反,她小时候的零食只有牛奶。在幼儿园吃牛肉面能吃2碗,吓得老师告诉家长:晚上要注意孩子,别再给吃东西了,怕消化不良。而我,在幼儿园最多吃完1/3碗饭菜,到点就只能全倒了。
胡静有次接受一个采访,和主持人一起回到家看到婆婆在给孙子吃披萨。婆婆说:“平时孙子不爱吃饭,吃饭吃得很辛苦,又不能饿肚子,只好买来披萨给他吃了。”胡静到底情商高,说了句:
父母立下规矩不能做什么不能吃什么,爷爷奶奶有时候会因为孙子喜欢,想哄孙子开心而破例。婆媳矛盾、隔代教育矛盾,就这样一次次在心底种下了种子,有一天这颗毒瘤爆发,很有可能是一桩大事。
胡静是解围了,可孩子以后好管教吗?或者每次都能这样纵着惯着孩子吗?胡静来说,可能她的豪门媳妇地位更重要,可
01:孩子为什么要少吃这些零食?
先看一本绘本中的知识吧!
绘本中告诉我们:有些饮料比醋还酸。为了使饮料更可口或为了防腐、漂白等作用,大部分饮料添加了很多酸性的添加剂,长期饮用,可能会伤害消化道,破坏血液中的酸平衡,甚至造成营养失调的症状。
我从小爱喝饮料,因为很爱吃荔枝,但我们湖南地区当时基本只有荔枝干,当时的知识不够,我父母觉得荔枝饮料也不错,所以出去玩我就会抱一瓶荔枝汁。
更有夸张的小朋友,没有味道的水不喝,家长不是去调整,而是去超市买大桶大桶饮料给孩子做饮用水
薯片、虾条等食品,在添加剂的品种和量符合国标的情况下,对人体确实是无害的,但相较饭菜而言,肯定是没多少营养的。孩子的胃容量只有那么大,吃多了这类零食,肯定吃不下饭菜。而现在的食品化工业发展已不同于你我小时候,
02:可以经常吃哪些零食呢?
我们再按食物品种看一看,三种分类:
对比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提出的《中国妇幼健康人群膳食营养指南》,也可以看到同样指出
03:可适当食用、限制食用的二、三级零食,应该怎么挑?
有家长说,
如下图,同样是
再看看奶制品,
再看看
比如
04:给孩子选零食的避坑指南
好,这就有2个标签了:进口还是国产好,其实都还是要回到上面第3节内容,看配料表判断。
儿童食品呢?上面第3节中举例的图二的奶酪,就是一款“儿童奶酪”,宣传广告也是“助力成长”,但满满的添加剂。
再比如选面条不一定非要儿童面条,优选下图这种配料只含有小麦粉和水的,如果只含有食用盐的成人面条也没问题,只是其他添加剂还是能少就少。
主食中稍微加点盐基本就满足了,零食中过多盐的摄入,会加重孩子心脏、肾脏的负担。
对配料标注不全,或者与实物配料不一致的,食品药品监察局执法人员查实后,会给予罚款、勒令整改等处理。
我家双胞胎现在2岁多,1岁2个月能走路在小区玩,看着别的小朋友任何零食都不眼馋。有其他家长主动给他们也会礼貌拒绝:“玩的时候不吃东西,谢谢!”他们知道回家妈妈给他们准备了水果加餐。
我和老公、我妈妈几乎每周末带孩子出门,可以当着他们的面吃冰淇淋。因为我告诉过他们:“医生伯伯说过你俩现在除了冰的,其他都可以吃,长大点再吃冰淇淋(也是事实,他俩体质医生建议不要吃冰的)”,他俩就可以不要,甚至会要好玩一般喂我们吃。
我家孩子每天零食是固定3餐牛奶、随机时令水果、葡萄干、核桃、红枣。披萨、蛋糕我会偶尔给他们自己做着吃,披萨就加奶酪、番茄熬汁做酱,蛋糕电饭煲烤,都很简单。
我有位女同学,自幼没和我们一样吃路边摊的零食,她也确实没兴趣,因为她习惯了。
结语
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一项声明提醒: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干扰儿童的荷尔蒙,影响生长和发育,有些还可能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
中国营养与健康所张兵副所长说:“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零食消费过多,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90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零食提供能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过多或不合理零食消费行为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和健康观,减少或纠正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将有利于其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理念的建立以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受益终身。”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妇幼健康人群膳食营养指南(201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