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一生至少要去三次动物园,一次是小时候,一次是带自己的孩子,一次是老了以后。
今年,上海动物园迎来了70岁生日。5月30日上午,为野生动物创造未来——长三角动物园联盟成立暨上海动物园建园70周年活动在上海动物园象宫广场举行。开园以来,上海动物园已累计接待超过2.3亿人次参观,众多动物“明星”陪伴上海小囡们长大,成为了几代上海人的回忆。
亚洲象版纳雕塑揭幕 “她”带着孩子们回家了
1954年5月25日,上海西郊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同年9月,市政府决定将上海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1980年,上海西郊公园更名为上海动物园。70 年风雨兼程,70 载春华秋实,70 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上海动物园人,在为野生动物创造美好未来的道路上,孜孜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上海动物园与亚洲象有着不解之缘,1954年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长途跋涉,历时半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将傣族人民送给毛主席的大象"南娇"运回上海,开启上海动物园动物饲养繁育和展示的发展历史。1972年5月,亚洲象“版纳”来到上海动物园,成为动物园象宫第二代女主人,并与“八莫”结为伉俪,相伴走过了46年,于2018年11月25日去世。“版纳”陪伴了上海市民几代人的成长,给上海市民留下了美好回忆。
亚洲象“版纳”
为了纪念“版纳”,上海动物园为其修铸纪念雕塑。2024年5月,“版纳和她的孩子们”青铜组雕塑在象宫广场建设完成。活动当日,亚洲象“版纳”雕塑揭幕。看到老朋友“回家”了,不少市民游客和动物园老员工们感慨万千。
象宫广场上还设立了“与爱相伴、从心出发”上海动物园70周岁生日打卡活动。市民游客可在活动现场敲章打卡,并参与问答环节领取纪念明信片。园区内还有多处特色款动物章可供打卡,图案包括上海动物园特色动物扬子鳄、大猩猩、华南虎、大熊猫、金丝猴等。
同时,上海动物园在园内科教馆举办多项精品展:“建园70周年回顾展”,通过一个个发展故事,讲述上海动物园70年来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观念转变、技术革新;“上海动物园建园70周年专题摄影展”,集中展出面向市民征集的摄影作品,以反映上海动物园在动物饲养、展区建设、园容园貌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果;“探秘鸟类之美——约翰·古尔德版画展”,集中展出约翰•古尔德鸟类版画作品,细腻的笔触、明艳的色彩,一起感受十九世纪初动物世界的神奇魅力;“上海动物园建园70周年集邮展”,汇集了集邮爱好者精心编组的12部24框邮集作品,涵盖了传统类、专题类、邮政史类、极限类等,通过邮票领略珍稀野生动物的魅力。
饲养员陪大猩猩跨年,“一切以动物福祉优先”
种类繁多的灵长类动物是上海动物园最具特色的动物种群,其物种、数量、繁育在国内处于领先。近年来,动物繁育种类每年维持在70种以上。大猩猩、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的成功繁育是国内唯一实现四大类人猿都有繁育的动物园,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圈养种群的发展和濒危物种基因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大猩猩“博罗曼”,他曾是上海动物园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博罗曼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曾经又游客对着他挑衅,他居然一拳打坏了面前的玻璃。从那以后,大猩猩展区的玻璃就全部加厚加固了。
上海动物园老园长施新泉回忆,博罗曼的暴脾气要从出生说起,博罗曼出生在非洲的喀麦隆和刚果边境,当时那里的大猩猩偷猎现象非常严重。博罗曼一家也没有幸免于难,偷猎者杀死了他的父母,把不满一岁的博罗曼带出了丛林,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悲伤的种子。
万幸的是,博罗曼被动物保护者解救,送往了欧洲的动物园。但在那里,孤僻古怪的“博罗曼”从不跟其他大猩猩玩耍,甚至经常起冲突。
1993年,上海动物园加入了濒危物种保护计划,把“博罗曼”接回上海,用人类的温暖温暖去帮助这个来自远方的朋友。饲养员为博罗曼制定了专属的相处准则,他逐渐卸下心房,形成了默契。到了除夕,烟花爆竹此起彼伏,这让博罗曼感到害怕,或许他想起了小时候的枪声。因此每到过年,饲养员都会留下来陪伴博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