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栏,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54岁的焦先生,2017年因扩张型心肌病,曾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随后病情稳定,未见特殊不适。而在2020年感染新冠后开始出现反复心悸,伴活动后气促,乏力明显,遂于2023年2月至邹旭教授疑难杂病门诊就医。
诊疗经过
初诊:症见心悸,全身乏力症状明显,头晕,耳鸣,气短,双下肢未见明显水肿,舌淡,苔薄偏干。脉沉滑。血压92/56mmHg。辅助检查: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末77mm,心脏射血分数22%。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三联律。
邹旭教授根据患者症状及病史,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型属太阴湿盛及少阴虚寒,脏腑涉及心、脾、肾。治疗以健脾温阳、滋阴养心立法。方药予渗湿和里汤、五苓散合归一饮加减,加金盏银盘以清热泻火,加大剂生地、麦冬以养阴定悸,仙鹤草以强心补虚,瞿麦以活血通经利水,石菖蒲以理气豁痰。共14剂,日1剂,水煎服。以上方药配合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暖心胶囊服用以助温阳利水,并嘱患者多晒太阳,并在不感劳累的基础上适当运动。
二诊:半月后,患者诉心悸症状较前减轻,头晕耳鸣好转,目前仍有少许气短,舌暗,苔薄黄。脉沉滑,偏弱。方药在前方基础上加龙骨、牡蛎重镇潜阳定悸。共14剂,续予暖心胶囊治疗。
三诊:一月后,患者感到精神状况改善,自觉体力充沛,少许心下痞闷不适,舌淡红,苔根腻且黄。左脉滑,右脉偏弱。中药汤剂于前方基础上去仙鹤草,加黄连、瓜蒌皮,取小陷胸汤之意,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予北沙参加强养阴益气之力。
四诊:一月后,患者诉整体情况好转,舌淡红,苔薄白。于前方作增减服用。血压107/71mmHg,复查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78mm,心脏射血分数37%。
病例分析
此例患者病延已久,久则影响肺、脾等脏,再者毒邪侵扰,余邪未清而扰伤心阴,导致心脏阴阳气血俱损。心阳不足,鼓动无力,心血无力周游脉道,清窍、肺脾等脏失养,故见头晕、气促、乏力等症;心阴亏虚,无以敛阳,再加余邪留热扰动心神,故见反复心悸。邹旭教授治疗上补虚与祛邪并兼。
虽然患者病位主要在心,然邹教授的用药重心却以“脾”为主。邓铁涛教授的“心脾相关”理论指出心主血脉,血行脉中,虽由心气推动,但究其动力则在于宗气所为,正如《读医随笔》所言:“荣气不能自动,必借宗气之力以运之。”而宗气的充沛则赖于脾胃的功能正常。除此以外,心血的充盈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的基础,心血的生化依赖脾胃的供给。如《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此可见,可调脾以治心。
邹教授指出,冠心病患者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症状,然其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不同,前者病在心脉,心脉瘀阻而心脏失养,后者病位在心肌,心肌受邪气侵袭或因阴血不足,导致心肌受损而心体扩大。所以在扩心病患者治疗中,当以心肌为重。中医认为,心肌在五行中不仅属火,亦是属土,心肌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有赖心神的调控和脾土的供养。脾土健运才可化生气血,并输送到心肌中,方能为持续跳动的心脏提供充足的能量。
故在本案例中邹教授重点以调脾为主,予渗湿和里汤调理三焦,运转中焦枢纽,以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予归一饮以少火生气,脾气得充,脾旺则宗气足,心血运行有力;脾健则心血生化有缘,脏腑可得充养。予五苓散、瞿麦以利水祛湿,调整水液代谢。大剂生地、麦冬、仙鹤草以加强养阴补虚之力。再予金盏银盘以清热祛余邪。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症状较前好转,但仍有少许心悸气短,故加重镇之龙骨、牡蛎潜阳定悸。三诊患者诉心下痞闷不适,考虑痰热结于心下,故加瓜蒌皮、黄连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北沙参养阴。四诊患者症状已好转许多,虽心体未见缩小,但因脾土得健,心肌得养,心阳得充,收缩力增加,心脏彩超中射血分数由22%提高至37%。
调脾益气疗心疾
脾脏居于中央,其升降功能是人体气机活动的枢纽,如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之下降,肾水之上升,无不需要脾胃的配合。脾胃与心脏密切相关,脾胃经脉和心脏直接相联系,经脉上通于心。脾之支脉注心中,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下,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足太阴之筋散于胸中,手太阳小肠经络抵胃属小肠,经络的连属是脾胃与心息息相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脾胃转输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升清降浊,与心相联系,宗气充沛,则心气推动有力;脾运强健,则心血生化有源。脾胃健,则心之气血充盛,心火下交,肾水上升,平和调顺。除此以外,邓铁涛教授提出的“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邓铁涛教授还认为气滞可导致血瘀,气虚亦可致瘀,因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流行。由此可见,心脾在生理基础、病理改变上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调脾益气必是治心的重要切入点。
邓铁涛教授常以健脾益气佐以化痰祛瘀法,以健脾化痰的温胆汤加人参为基础方治疗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等。邹教授在邓铁涛教授的基础上,认识到岭南地区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脾土易受困而聚湿生痰,故在治疗上,以行气健脾祛湿为调脾的重点,提出“开五门”的治疗思想,畅通三焦,使中焦枢纽气机得转,则湿邪不留,脾得健。
关于室性早搏日常养护的建议
1、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每晚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应减少摄入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如辛辣食品、咖啡、浓茶、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增加心肌兴奋性,诱发早搏。邹教授建议室早的患者可以多食用橙子,每日2-3个为宜。
3、适当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以选择一些轻度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需注意的是,运动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并且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5、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6、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监控心脏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邹旭诊室故事 | 正气不足频过敏,升阳健脾疾消停
邹旭诊室故事 | 窦缓昏沉四末冷,益气温阳化痰湿
邹旭教授主编的新书
国医大师邓铁涛
百岁养生二十四法(视频版)
出版啦
欢迎扫码了解百岁养生智慧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擅长“经脏辨治”、针药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疑难杂病,倡导“调脾护心”、“运脾化痰”、“分消走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人民好医生”“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长桑君脉法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
新冠期间,十次逆行驰援疫情防控一线,所在雷神山医疗队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担任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成员,与张忠德教授联合创立的扶正解毒方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住院规培医师 肖雅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 麦喆钘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流派工作室 尚宝令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王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