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豆腐飘香
创始人
2024-05-30 05:16:15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

远远地,就闻到浓郁的豆腐醇香随风飘来。韩洼豆腐在岛城很有名气,一代代传承,已有150年左右的历史,被列为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洼豆腐的第五代传承人孙家强(右)和同事们在豆腐坊前合影。

5月29日早上,记者来到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河南头老进村路3号的韩洼豆腐坊,远远就闻到浓郁的豆香味。63岁的孙家强是韩洼豆腐的第五代传承人,每天凌晨开始,就跟同事们在车间忙着做豆腐。做了40年豆腐的他,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搭配运用机械化,做出来的豆腐清香四溢、口感嫩滑,令人百吃不厌。

热乎乎的豆腐制作而成

在豆腐坊,宽敞的车间内热气腾腾、机器轰鸣,孙家强和其他两位同事分头忙碌着。豆腐想做好,除了工艺,原料同样重要。韩洼豆腐选用精品大豆,前一天晚上就要对大豆进行筛选浸泡,第二天凌晨进行磨浆、过滤、豆浆沸煮、点卤水、压制成型等工序。点卤水这个工序非常重要,用卤水作凝固剂,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待温度降至80℃时,用勺子将豆浆不断搅动,慢慢加入卤水,待豆浆变成豆腐脑时,停止搅动,约40分钟后便可包浆,这是制作韩洼豆腐品质好坏最关键的一步。

孙家强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搭配运用机械化。

包浆,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纱的木框内包好,这木框也叫“豆腐挂子”。“豆腐挂子”的做法代代传承,每一副挂板由十二到十八个方框组成,底部有漏浆的筛眼,一个小方框能做出一个约5斤重的豆腐坨子。需要先把豆腐脑舀进方框内,将棉纱布四个角合拢包好后,进行挤压,豆腐脑受到重压汤水流出,一个小时后,一块块白嫩细腻、香气诱人的豆腐坨子就做好了。之后,在豆腐上印上“韩洼豆腐”字样。目前,豆腐坊平均日产豆腐千斤,全年不歇业,春节期间尤为忙碌,豆腐销往岛城各地,很多是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孙家强表示,会将豆腐一直做下去,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把豆腐脑舀进方框内,将棉纱布四个角合拢包好后挤压。

据了解,1876年河南头村的杜、崔、李等姓人家,选用自产的大豆,经清澈甘冽的洪江河水浸泡,磨浆、沸煮后,使用胶州湾北岸盐田晒盐所产盐卤点浆,经包浆加压后生产豆腐。经长年累月豆腐制作,摸索出一套精湛的豆腐生产工艺,所产豆腐细腻白嫩、爽滑可口、风味独特,远近闻名,销售于周边各村庄和集市。韩洼村见河南头村的人家靠豆腐制销日子殷实,也经营豆腐生意。他们所产的豆腐除人们自食外,还作为逢年过节、香火祭祀的供品。青岛开埠后,韩洼、河南头两个村均有人家在青岛专营豆腐生意,从而使其豆腐饮誉岛城。据悉,新中国成立前,240户人家的韩洼村,有150多户从事豆腐制销。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蔬菜局成立豆腐生产合作社,其骨干职工多为韩洼、河南头人。为了加强对“韩洼豆腐”这一历史悠久品牌的保护,2007年,韩洼人孙学明注册“韩洼豆腐”商标。

热气腾腾的车间,大家忙个不停。

从每天凌晨开始,豆腐坊内一片忙碌。

豆腐坊内人员分工不同,忙个不停。

员工为豆浆滤渣。

点卤水是制作韩洼豆腐最关键的一步。

从大铁锅中舀出豆浆。

点完卤水以后,豆花儿(豆腐脑)沉淀下去,再进行撇浆。

制作好的豆腐

豆腐可以冷藏储存。

韩洼豆腐是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中墙上有做豆腐的流程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漫步云端,撞见磅礴花事丨15秒... 近期,CCTV-1综合频道和CCTV-13新闻频道持续在黄金时段播出云南最新的形象宣传片,用15秒的...
枫叶扮靓爱晚亭 11月27日拍摄的岳麓山爱晚亭枫叶美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枫叶迎来最佳观赏期,景区内的...
含山(合肥)研学旅游推介会明日...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含山(合肥)研学旅游推介会明日启幕 四大精品课程抢先看——凌家滩文明、红色...
“广西文化旅游科技周”活动在越... 人民网河内11月27日电(记者杨晔、白晓川)11月26日,“广西文化旅游科技周”活动在越南河内启动。...
吸引游客140万人次,2025... 南都讯 持续11天的广州国际灯光节于11月26日晚正式闭幕。主办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6日晚,本次...